韩信死得冤吗?很多人觉得冤,他帮刘邦打下大半个江山,最后却在长乐宫陨落。
历来都说是吕后心狠、刘邦多疑。
可说实话,真正把韩信一步步推向死路的,是那个总跟在他身边、说话客客气气,甚至偶尔还帮他牵个马的“老实人”陈平。
![]()
韩信到死都没看透,这个看起来没什么攻击性的人,才是汉朝最顶级的权力操盘手,连萧何想起他都后背发毛。
咱们先说说韩信这个人,他早年在淮阴的时候,穷得叮当响,还总背着把剑在街上晃。
那时候有个屠夫看他不顺眼,拦着他说“你要么用剑刺我,要么从我裤裆下钻过去”。
韩信盯着屠夫看了半天,最后还真钻了。
![]()
史书里写这是忍辱负重,可在我看来,这事儿不光是忍,更暴露了韩信一个大问题——他对“小人”的判断太不准了。
他觉得忍过这一次就完了,却不知道,街头屠夫只是小角色,以后在权力场上遇到的“小人”,段位可比这高多了,比如陈平。
后来天下乱了,韩信想建功立业,先投了项梁、项羽,结果项羽只让他当站岗的卫兵,也就是“执戟郎中”。
![]()
韩信觉得没前途,又跳槽到刘邦这边,刘邦一开始也没重视他,就给了个管粮草的小官。
韩信又失望了,趁着晚上就跑了。
这时候萧何急了,连鞋都没穿好就去追,也就是“萧何月下追韩信”。
萧何回来后跟刘邦说“韩信是国士无双,想争天下就必须用他”,还逼着刘邦搞了个隆重的拜将仪式,韩信这才当上三军统帅。
![]()
韩信当统帅后,那仗打得是真漂亮。
先是“暗渡陈仓”,表面上修栈道吸引敌人注意,暗地里从陈仓小道绕过去,一下子就平定了三秦。
后来打赵国,手里只有三万新兵,对面是二十万赵军,他还敢背水列阵,最后靠埋伏的奇兵端了赵军大营,这就是“背水一战”。
再到潍水之战,用水淹了齐楚联军,最后垓下之围逼得项羽自刎。
![]()
那时候军中都传“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连刘邦都说自己带兵不如韩信。
可韩信打仗厉害,玩政治却像个新手。
他打下齐国后,居然写信给刘邦,要当“假齐王”。
那时候刘邦正被项羽困在荥阳,气得破口大骂。
![]()
本来这事儿可能就黄了,结果陈平在桌子底下悄悄踩了刘邦一脚。
陈平这一脚可不是白踩的,他提醒刘邦“现在管不住韩信,不如直接封他真齐王,让他帮着打项羽”。
刘邦反应过来,马上改口说“要封就封真的”。
很多人觉得陈平这是在帮韩信,其实我觉得,这是陈平给韩信埋的第一个大坑。
![]()
陈平太了解刘邦了,刘邦这封王是被逼的,心里肯定记恨。
韩信要的越多,刘邦心里的刺就越深。
而且韩信还真以为刘邦是真心重用他,一点没察觉这背后的算计。
他总觉得自己立了大功,刘邦不会亏待他,可他忘了,皇帝最怕的就是功臣功高震主。
韩信这边还沉浸在当齐王的风光里,陈平已经开始布下第二张网了。
![]()
天下平定后,刘邦第一件事就是削韩信的权,把他从齐王改封为楚王。
没过多久,又有人告韩信谋反。
刘邦想派兵打,可又怕打不过,就问陈平怎么办。
陈平问了刘邦三个问题:“陛下的兵有韩信的精锐吗?陛下的将领有韩信会打仗吗?现在打,不是逼他真反吗?”
![]()
刘邦被问住了,陈平就出了个主意——假装去云梦泽巡游,让韩信来觐见,到时候直接抓他。
韩信收到消息,还真以为刘邦只是巡游,觉得自己没反心,去了肯定没事。
结果一到地方,就被刘邦的人抓了起来,最后被贬为淮阴侯。
韩信坐在囚车上,叹着气说“狡兔死,走狗烹”,可他还是没明白,这个主意是陈平想的。
![]()
他到这时候还觉得,是刘邦猜忌他,根本没把那个总对他笑脸相迎的陈平放在心上。
咱们再说说陈平这个人,他出身贫寒,早年还有“盗嫂受金”的丑闻,换别人早就被排挤了,可他却能在刘邦手下站稳脚跟。
靠的是什么?就是他的“阴谋”。
司马迁说他“凡六出奇计”,很多计谋都藏得特别深,外人根本不知道细节。
![]()
陈平跟韩信不一样,他没什么家国情怀,也不讲什么恩义,眼里只有“怎么维护刘邦的皇权”。
他先跟魏王,再投项羽,最后才到刘邦这边,不是因为他忠于谁,而是因为谁能给他施展的空间。
刘邦一开始也嫌弃他名声不好,可陈平一句话就说服了刘邦:“我光着身子来的,不收钱没法办事。我的计谋有用您就用,没用您把钱收回去,我走就是。”
![]()
刘邦觉得他实在,又能解决问题,就留了下来。
陈平对付韩信,从来没跟他红过脸。
韩信在前线打仗,陈平就在后方安插眼线,韩信每天见了谁、说了什么、写了什么信,都有人报给陈平。
韩信自负,看不起樊哙、周勃这些武将,觉得他们是莽夫;他政治幼稚,对谁都没防备,这些弱点都被陈平摸得清清楚楚。
![]()
韩信被贬为淮阴侯后,就被软禁在京城,天天闭门不出,还总称病不上朝。
本来他这样低调点,或许还能活久点,可陈平没打算放过他。
公元前197年,陈豨在代地反叛,刘邦亲自带兵去平叛,京城就剩下吕后和太子。
陈平觉得机会来了,就去找吕后。
吕后早就想杀韩信,可又怕手下将领不服,拿不定主意。
![]()
陈平跟吕后说了一句话:“除掉他,不会动兵;留下他,总有人想动兵。”这句话一下子就戳中了吕后的心思。
杀了韩信,既能除隐患,还能震慑其他功臣,保住刘家江山。
吕后这下没犹豫了,就找萧何商量怎么骗韩信入宫。
萧何是韩信的恩人,韩信对他最信任。
![]()
萧何亲自去韩信府上,说“就算你生病,也该进宫祝贺一下,毕竟陈豨叛乱平了”。
韩信本来有点犹豫,觉得不太对劲,可他实在信不过萧何会害他,最后还是去了。
一进长乐宫,宫门就关了,埋伏的刀斧手一下子就冲了出来。
韩信到死都在喊“我后悔没听蒯彻的话”,还是没提陈平一个字。
韩信死后,消息传到前线,刘邦的反应是“且喜且怜之”——高兴的是心头大患没了,可怜的是韩信这么个有才的人落得这个下场。
![]()
萧何听说后,哭着说“我萧何害了韩信啊”,他虽然参与了,可心里还有愧疚,更多是身不由己。
那陈平呢?史书里没写他任何反应,好像杀韩信这事儿跟他没关系一样。
他就像个猎手,打完猎物就悄悄躲起来,擦干净刀上的血,等着下一次机会。
萧何怕陈平,不是怕他坏,是怕他的“冷”——陈平做事,从来不带感情,在他眼里,韩信不是人,只是个威胁皇权的“变量”,只要这个变量存在,就要清除。
![]()
后来陈平自己也说“我多阴谋,是道家之所禁,后代恐怕不会兴盛”。
他知道自己的计谋太狠,可他还是做了,因为他清楚,在权力场上,心软就等于找死。
韩信这一辈子,打赢了无数场仗,却输在了人心上。
他能看懂战场上的阵型变化,却看不懂宫廷里的暗流涌动;他能忍受胯下之辱,却学不会在权力场里自保。
![]()
而陈平,没带过一天兵,却能把人性当成武器,杀人于无形。
所以说,韩信至死都不知道,那个总对他客客气气的“老实人”陈平,才是真正送他上路的人。
这也告诉我们,有时候,笑着的“朋友”,比翻脸的敌人更可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