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pperstone, 您的交易至优之选
共1806字|预计阅读时长4分钟
周三上午,维州州长宣布了一个700万维州百姓翘首期盼的重磅好消息——维州政府将效仿昆州,推出一个新法案,专门打击近年来日益猖獗的青少年犯罪:
Adult Crime, Adult Time
(犯成年人的罪,坐成年人的牢)
这一提案的点睛之笔,就是将14岁以上的青少年在重大犯罪面前,视为成年人对待,最高可面临终身监禁,并在20年内不可保释。
![]()
维州工党政府的这一重大转折,虽然迅速获得了大量被日益上升的犯罪率困扰不堪的百姓的支持,但是,这一操作是否既能治标又治本呢?
与此同时,另外两个问题同样需要解答:为什么墨尔本会从一个数年蝉联“全球最宜居”的城市沦落成“哥谭市(Gotham City,《蝙蝠侠》里的罪恶之都)”?
如果这只是墨尔本近年来的城市建设和人口迅速扩张带来的副作用,那么席卷全澳的犯罪率,特别是青少年犯罪率,又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以维州为例,一起来揭开这场后疫情时代的犯罪浪潮,及其背后的真正原因。
首先,我们来看犯罪分子都是什么人。
据维多利亚州警方的报告《Youth Gang Strategy 2023–2026》指出,目前各路媒体不断报道的青少年犯罪激增,其实并不是犯罪人数不断上升,而是惯犯反复作案,并且情节极其严重——从入室抢劫到帮派械斗,在购物中心里用西瓜刀对砍已经不是新鲜事。
![]()
这些惯犯,一共来自约33个青少年帮派,成员在600~700人之间(维州总人口为700余万),仅占总人口万分之一,但却在青少年犯罪案件中占到了40%以上。这些犯罪分子年龄通常在10~17岁之间,有的已经被逮捕十多次。
都被逮捕了,怎么还能不断反复作案呢?
这里就要提到一个重要的司法漏洞——维州政府在2023年3月放宽了青少年保释法。
为什么呢?因为一个名叫Veronia Nelson的土著女性于2020年在看守所里死亡,引发了各界的强烈舆论。当时舆论的大概意思就是: “如果能保释出来,就不会冤死在看守所里了” 。
所以维州政府就选择放宽了保释条件,并在某些条件下增加了保释可能性。
这波在司法上开倒车的操作,立刻降低了许多青少年犯罪的成本。用维州百姓的话说,就是“前脚进看守所,法官用白菜叶子在手背上打一下(惩戒),后脚就可以回家了。”
![]()
显然,在社交媒体的推动下,这种“零成本”作案的风气迅速扩散,为今天我们看到的犯罪浪潮奠定了重要基调。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维州政府在2024年8月通过了“有史以来最严格保释法”,但其收效甚微。
在了解了犯罪分子之后,我们的下一个问题来了:是不是整个澳洲只有维州在经历犯罪率的迅速上升呢?
![]()
显然不是,因为全澳在不同程度上,都在面临犯罪问题,只不过维州和昆州的情况最为严峻。
澳洲统计局(ABS)数据显示,昆州的“青少年司法受监督率(AIHW)”在2023~2024年霸占了全澳最高梯队,达到了21(每1万人中,有21人受监督);而“受警方处理率”则为1,925(每10万人中有1,925人受到警方处理)。
![]()
相比之下,维州的“青少年司法受监督率”在同期仅为4.1(每1万人中,仅有4.1人受监督),为全澳最低之一。
作为澳洲首都所在地的首领地(ACT),如果将其统计数据调整为同样单位,那么也将和昆州一样,在青少年犯罪率上霸榜全澳。
新州:总体被警方处理的青年犯人数在 2023–24 年下降;新州犯罪统计研究局(BOCSAR)的青少年羁押数据可见近年波动但并没有出现飙升。
看到这里,其实就很有意思了:为什么有的地区犯罪率激增,有的地区却相对比较平缓?
![]()
这里,就是这一轮犯罪浪潮的关键所在——经济。
处于犯罪浪潮震中的昆州,有一个其他地区都不具备的特点——州内区域经济差距极大。在疫情结束后,作为首府和经济引擎的布里斯班迅速恢复,但北部城镇Townsville(大量案件所在地)和高度依靠旅游业的Cairns(凯恩斯)纷纷陷入低就业陷阱。
作为热门景点的黄金海岸,曾经街头五花八门的豪车和赌场,在游客断崖式减少的后疫情时代,已经萧条不已。
维州,则是在疫情期间经历了全澳最严格(同时也是最长时间)封锁的州,其旅游业(澳网、F1、Motor GP等)、教育业(墨尔本大学QS排名全球19)、零售业等产业遭受了严重创伤,中低收入群体经历了毁灭性打击。
![]()
这些创伤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零售业,因为年轻人最容易找到工作的行业,就是零售业。
统计局(ABS)数据显示,在后疫情时代中,有35%新开业的企业都没能熬过2023年。而在澳大利亚整体的“营业中企业数” 中,维州一年就有 超过 129,000 家企业关闭。
显然,这些深入居民每日生活的企业,就是“民生”,当这些企业越来越少时,民生就变成了稀缺品。
不仅如此,澳联储的13次连续加息,不仅迅速增加了居民房贷压力(平均房贷月供增加800~1200澳元),还将大量的流动性(现金)从经济体内抽离。统计局数据显示,低收入家庭的储蓄已经耗尽——家庭储蓄率从疫情高点的22%下降0.1%。
这些变量的共鸣,直接为犯罪提供了最肥沃的土壤。
如果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Gary Becker的话说,就是:“如果合法活动的回报低于犯罪活动的预期收益,人就更可能选择犯罪。”
![]()
所以,我们现在看见的,其实就是一场全球公众健康危机和经济灾难的后续——如果每个人都有足够的收入,那么还有谁会愿意去犯罪呢?
至于维州刚刚宣布的“犯成年人的罪,坐成年人的牢”法案,是否能够顺利通过并成为法案?在此之后,是否又能够震慑犯罪分子,还维州百姓一份应得的安宁呢?
澳洲财经见闻
*本文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12
11-2025
11
11-2025
10
11-2025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