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父母,我们都在努力寻找最佳的育儿方式,关于育儿风格的讨论层出不穷——从严厉的爱到温和育儿,涵盖了各种风格。如果你想做对的事情,似乎必须选择一个立场:你是应该做一个宽容的父母,给予关爱并设定少量界限,还是一个有严格规则的父母,孩子必须遵守这些规则,否则就会有惩罚?但育儿不必是非黑即白的。在两者之间有一个甜蜜的平衡点。
在他们播客的第12集“ 与大大小小的情感共度睡前时光,” 大大小小的情感的创始人Deena Margolin,一位专注于人际神经生物学的儿童治疗师,以及Kristin Gallant,一位拥有母婴教育背景的育儿教练,深入探讨了人们对流行育儿风格的常见误解,以及两者结合如何是培养自信、坚韧和富有同情心的孩子的最佳方式。在本期Yahoo的“ 睡前时光之后”栏目中,Margolin澄清了一些常见的误解,包括一些人如何将温和育儿与宽容育儿混淆,以及基于恐惧的育儿方式为什么不够有效。Margolin还分享了四个实用的建议,帮助父母在坚定遵守设定的界限的同时,验证孩子的感受。
重新看待一些关于养育的观念
首先,让我们澄清一些关于养育风格的误解:
温和育儿并不等同于放任育儿。 验证情感并不意味着让你的孩子随心所欲。界限和温暖是可以并且必须共存的。
出于恐惧的服从并不是尊重。 当孩子因为害怕而服从时,他们并没有学会自我控制——他们学会的是生存技能。这并不代表韧性。
坚韧来自安全,而不是恐惧。 承担风险、恢复力和应对生活挑战的能力源于安全、紧密的关系——而不是被大声斥责或羞辱。
父母今天可以用的4个实用小技巧
下面是如何在日常育儿中带来温暖和秩序:
尝试“先连接再纠正”公式:首先,通过命名他们所感受到的情绪来与孩子建立联系(“我能看出来你对我们必须离开公园感到沮丧”)。然后,保持界限(“是时候走了。我完全理解你为什么感到生气,我会帮你坐上婴儿车。”)。
用“当/然后”语句替代威胁:与其这样说“如果你不穿上鞋子,今晚就不能看电视”,不如试试“当你穿上鞋子后,我们就可以去公园。”这保持了语气的坚定但又很有合作的感觉。这是一个应对他们期待做事情的小技巧,这是一种很自然的激励方式。
保持界限简短且明确:孩子们在规则不因你的情绪而改变时会感到最安全。制定一些关键的家庭规则,并始终如一地提醒和执行。
认可但不妥协:你可以理解孩子的感受,同时坚定地坚持你设定的界限。例如:“我明白你真的想要更多的屏幕时间。停下来确实很难。今天的iPad时间到此为止,明天我们再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