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贯穿中国南北的交通主动脉,G4京港澳高速郴州段的提质扩容工程正进入南向通车的关键攻坚期。截至2025年11月,项目郴州段路基工程完成92%,路面摊铺推进至68%,关键控制性工程水龙互通T梁架设稳步推进,紫树下大桥实现全幅贯通,按照施工计划,南向(北往南方向)主线将于2026年2月1日解除交通管制,具备通车条件,2026年底全线双向八车道正式贯通。这场总投资222.6亿元的超级工程,不仅将终结郴州段“逢节必堵”的历史,更将强化湘南地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联动,为湖南“向南开放”战略注入强劲交通动能。
破局之迫:超饱和车流催生的升级刚需
“每年春运从广东回湖南,郴州段堵上3、4小时是常态,原本4小时的路程硬生生拖到半夜。”常年往返粤港澳与湘中的货车司机陈师傅,道出了千万司乘的共同困扰。京港澳高速郴州段作为连接湖南与广东的核心通道,串联起耒阳、永兴、苏仙、宜章等沿线县区,是湘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农产品外运、游客进出的“黄金走廊”。
自2000年建成通车以来,这条双向四车道的高速承载量早已突破设计极限。数据显示,路段日均车流量从最初的不足1万辆激增至2023年的5.8万辆,高峰时段更是突破10万辆,属于典型“超饱和”运行状态。交通拥堵直接制约区域发展:郴州东江湖、高椅岭等景区的游客无法快速疏散,耒阳的油茶鲜果、永兴的特色农产品因运输延误影响品质,宜章“湘粤合作产业园”的原材料运输成本居高不下,“进出两难”的交通瓶颈成为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的最大障碍。
从战略层面看,升级改造已是必然选择。作为湖南“十四五”交通规划核心项目,该工程通过“四改八”拓宽升级,将彻底破解南北向通道能力不足的短板,构建“湘粤1.5小时交通圈”,为湖南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分工、承接产业转移提供坚实支撑,成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一招”。
攻坚之进:科学施工与节点突破的冲刺实践
在郴州苏仙区水龙互通施工现场,高达50米的互通立交桥正稳步成型,7座匝道桥横跨既有京港澳高速,施工人员利用智能摊铺设备进行水稳层作业;宜章枢纽附近,跨线桥拆除与桥梁重建同步推进,大型机械往来穿梭,一派繁忙景象。面对“边施工、边通行”“地形复杂、车流量大”等多重挑战,建设者们以科学组织为纲、以技术创新为翼,全力冲刺南向通车目标。
节点攻坚:南向通车路线逐步清晰
项目郴州段起于耒阳大市枢纽,止于宜章湘粤界,全长约144公里,采用“原路拼宽为主、局部新建”的建设模式,按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120公里。围绕2026年2月南向通车的核心目标,工程推进呈现“多点突破、梯次推进”态势:
- 关键桥梁全面贯通:紫树下大桥作为全线重点拆除重建工程,已实现全幅贯通,为南向主线通行扫清关键障碍;五里牌互通主线桥右幅桥面铺装完成,成为首座右幅贯通的主线桥,提前15天达成节点目标。
- 路面施工有序推进:全线利用晴好天气开展水稳摊铺与沥青作业,采用两班倒作业模式避开高温时段,确保施工效率与工程质量,目前南向路面基层已完成85%。
- 交通管制动态调整:为保障施工进度,宜章枢纽南往北转宜连高速匝道自10月23日起实施管制,预计2026年2月1日与南向主线同步解除;永兴收费站于10月29日封闭施工,计划12月31日完成改造,为南向通车提供配套支撑。
技术赋能:破解复杂工况的建设智慧
郴州段地形复杂,线路需下穿京广铁路、资徐铁路桥,跨越多条河流,水龙互通更是以50米高差成为跨线施工难度最大的节点。建设团队通过技术创新与方案优化,破解多重难题:
- 复杂节点精准施工:水龙互通采用“单侧分离拼宽+高架桥下穿”方案,成功解决高差大、跨线多的施工难题,第一片T梁已顺利架设,后续工程按计划推进。
- 智能建造提质增效:引入智能摊铺设备与地质监测系统,实时把控路面平整度与路基稳定性;桥梁施工中优化深基坑支护方案,克服地质复杂与暴雨天气影响,桥梁下构施工提前20天完成。
- 环保施工理念落地: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扬尘与噪音污染,对隧道洞渣进行资源化利用,减少生态破坏,实现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双赢。
配套升级:服务能力同步迭代
在推进主线施工的同时,配套设施建设同步提速,为通车后高效运营奠定基础:
- 收费站扩容升级:郴州收费站、耒阳收费站已完成南往北方向改造并恢复通行,公平收费站从2进3出扩展为3进5出,马田收费站优化为3进3出,新建的耒阳南、宜章北收费站新增14个车道,通行效率大幅提升。
- 特色车道适配需求:针对郴州风电大件运输需求,郴州收费站超宽车道设计宽度达7.5米,其余收费站超宽车道均扩展至5米以上,满足特种运输需求。
- 服务区功能优化:新建郴州服务区、升级宜章服务区,新增停车位、充电设施与便民服务区域,同步完善标识系统,提升司乘出行体验。
贯通之利:激活湘粤联动万亿级潜能
2026年2月南向通车后,京港澳高速郴州段将率先实现北往南方向双向八车道通行,2026年底全线贯通后,日均通行能力将从当前的5.8万辆提升至10万辆以上,湘南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时空距离将大幅压缩,从产业、民生、旅游等多维度释放发展红利。
交通效能翻倍,时空距离大幅压缩
南向通车后,衡阳至粤港澳大湾区的通行时间将缩短30分钟以上,郴州至广州的车程将稳定在1.5小时内,彻底终结节假日拥堵困局。春运期间,南下返乡、北上返工的车流将实现快速疏导,每年可减少物流延误损失超15亿元,为跨区域人员往来与物资运输按下“加速键”。
产业协同提速,承接转移再添动能
畅通的交通将进一步强化“大湾区研发+湘南制造”的协同模式:宜章5000亩“湘粤合作产业园”已签约27个大湾区产业项目,通车后原材料运输成本降低12%以上,将吸引更多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企业落户;耒阳120万亩油茶产业将实现鲜果2小时内抵达郴州粮油加工产业园,加工成品可快速远销东南亚,产业链价值显著提升;永兴金银冶炼产业通过高速衔接郴州机场,物流效率提升20%,产业竞争力持续增强。
民生福祉提升,同城生活触手可及
交通升级让沿线200多万居民直接受益:跨区域通勤族可实现“工作在大湾区、居住在湘南”的生活模式,就医、就学选择更加多元;沿线农业重镇的农产品外运效率提升20%,损耗率显著降低,助力“湘品出湘”与农民增收;完善的收费站布局与服务区配套,让出行从“走得了”向“走得好”转变,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
旅游资源激活,串珠成链打造精品线路
高速将串联起郴州东江湖、高椅岭、耒阳蔡伦竹海、鹿岐峰等优质旅游资源,与大湾区旅游市场形成无缝对接。游客可实现“上午游东江湖、下午逛广州城”的一日跨城体验,预计通车后沿线旅游收入年增长率将突破20%,带动乡村旅游与民宿产业蓬勃发展,为湘南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从双向四车道的拥堵困境到双向八车道的畅通坦途,京港澳高速郴州段的蜕变,不仅是交通基础设施的升级,更是湘南地区开放发展格局的重塑。这场投资222亿的超级工程,承载着千万司乘的畅通期盼与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梦想。随着2026年2月南向通车节点的临近,一条更快捷、更智能、更高效的南向大动脉即将贯通,必将以更强的通行能力、更优的服务水平,架起湘粤合作的“连心桥”,为湖南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实现“向南开放”战略提供坚实支撑,书写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精彩篇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