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的北京,全球外交热度空前。挪威外交大臣艾德携合作蓝图到访,西班牙国王费利佩六世时隔18年冲破外部掣肘赴约,泰国国王的专机亦将开启建交50年来君主首次国事访问的破冰之旅。
当世界各国争相搭乘中国合作快车、抢占发展先机时,曾因误判陷入对华关系冰点的加拿大,正以罕见的迫切姿态密集释放善意,试图扭转多年积累的外交被动局面。
![]()
加拿大如今的窘境,根源在于七年前的战略误判。2018年,特鲁多政府不顾中加多年构建的互信基础,盲从美国指令,以所谓“国内法”为由无理扣押华为高管孟晚舟。这一严重违背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行径,如同利刃刺穿双边关系的核心,导致中加关系瞬间坠入冰点。
中方随即采取精准反制,暂停加拿大油菜籽等核心农产品进口——中国曾是其油菜籽最大海外市场,2024年相关销售额高达49亿加元,这一举措直接让加拿大农业陷入滞销困境,无数农户叫苦不迭。
然而加拿大并未迷途知返,2024年再度跟风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100%关税、钢铝产品加征25%关税,中方果断对等反制后,其菜籽油、猪肉、水产品等产业接连受挫,双边各领域合作全面停摆。
![]()
雪上加霜的是,加拿大寄予厚望的美国盟友,竟成了压垮其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2025年特朗普政府重启“美国优先”政策,将关税大棒狠狠挥向北方邻国:对加拿大钢铝产品加征50%高额关税,公开威胁将其变为“第51个州”,甚至因一则反关税广告不满,便直接中止两国所有贸易谈判。
即便加拿大总理卡尼亲自致歉,也只换来“来韩国不是为了见加拿大”的公开冷遇。这一系列贸易霸凌与政治羞辱,让加拿大经济遭受重创:2025年对美出口下降2%,对应50亿美元直接损失,第二季度GDP按年率下滑1.6%,汽车、木材、钢铝等支柱产业一片哀鸿。此时加拿大才幡然醒悟,过度依附美国的“地缘优势”,早已沦为任人拿捏的“战略软肋”。
![]()
内外交困之下,卡尼政府终于认清现实,开启了密集的对华示好行动。2025年6月,中加总理实现六年来首次通话,打破高层交往僵局;9月纽约会晤、10月APEC峰会达成“转折性共识”,高层互动频次持续提升。
10月加拿大外长阿南德先行访华铺路,11月农业部长麦克唐纳在北京公开表态,言辞急切近乎直白:“现在是2025年,不是2018年了!我们是新政府、新领导人,我们想跟中国做生意!”急于与过去切割的姿态,尽显合作迫切。
随后阿南德再度紧急与王毅外长通话,将双边关系定位从“价值观伙伴”升级为“战略伙伴”,一词之变,背后是加拿大外交政策的重大转向。
![]()
加拿大的迫切,源于中国市场不可替代的吸引力。作为其第二大贸易伙伴,2024年中加双边贸易额达930亿美元,加方对华出口同比增长6.1%,创下多年来首次顺差。
中国不仅是加拿大油气资源的重要买家,跨山输油管道扩建后,对华原油出口已突破47亿加元;中方恢复赴加团队游的决定,更让依赖中国游客消费的旅游业看到复苏曙光。
对于卡尼政府提出的“十年新增3000亿美元亚洲贸易额”目标,中国市场无疑是核心支撑,双方在农产品、新能源、医疗器械等领域的合作潜力亟待释放。
![]()
但关系修复从来不是单方面的热情就能实现。中方的立场始终清晰而坚定:中加关系改善的前提,是相互尊重、正视历史、恪守国际法准则。
2018年扣押事件留下的信任创伤,绝非几句外交辞令就能抹平;所谓“新政府、新姿态”,不能只停留在话术调整,更要落实到摒弃意识形态偏见、停止跟风对华制裁、以实际行动弥补信任赤字的具体实践中。
当前,多国密集访华的热潮,正是中国市场吸引力与国际影响力的生动写照。加拿大若想真正搭上合作快车,就必须拿出足够的诚意与担当,用持续、稳定、可信的行动重建互信。
![]()
中国市场的大门始终向真诚的合作者敞开,但绝不会为反复无常的“捅刀者”开绿灯。加拿大的破冰之路能否走通,关键不在外交辞令的华丽,而在实际行动的分量——唯有以诚信为基石,才能让双边关系真正重回正轨,实现互利共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