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是在盲人摸象,也只有时间能证明对错和逻辑。以前比较喜欢对各种事件做实质性的研判,去或不去,谁当选,战争开始与否,因为个人认为,只有有了结果性研判,才能指导当下的实践,制定策略。
但有位长辈告诉我,结果并没有过程和逻辑重要.因为,囚徒困境下的国际时局,即便结果还是一样的结果,但若内生逻辑或许早已改变,因为推动这个结局的动能、博弈可能是随机并非理性推导产物,则因这个推论制定的策略,就会出现偏差。
世界变是永恒,但很多变化,恰恰是因为某些不变的东西推动所致。
所以,去研究背后那些不变的东西,会有更多收获。
个人这几年一直牢记,也是偏向了对于内在逻辑的思考,弱化研判结果,并时时观察和复盘。
近期每天都会发生很多事,就像即将喷发火山的岩浆,我们其实不需要去判断火山什么时候喷发,只需要确定这些信号代表的意义即可。
1.日本的实质是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封印
我们很多人其实对日本并不了解。
不仅是日本,对真实的世界的文化、肌理、宗教、社会等等,也没有我们想象中了解。
西方国家对这个世界的研究绝大多数都带着立场和秩序制定者的傲慢不假,但他们上百年扎实的田野调查,在一些不起眼小国经年累月、各个领域情报的搜集,虽不一定会确保战略都是正确或一定被执行,但会提升准确率和理解深度。
但我们,即便是对近邻日本,也更多凭借的是想象和民族情绪。
两种倾向都很危险,一种是一个指头就要摧毁这摧毁那,一种是认为日本无害论。
第一种只是想象,在美日安保同盟的情况下,最坏的结局,我们能做得最多的,就是重创日本军队,仅此。
当年杀了我们那么多同胞,最终依然是优待俘虏,并没有彻底清算。
中国人有自己的道德底线,也有国际道义的自我约束。所以,大家情绪是一码事,实际是一码事。
如果现在都不可能允许你到日本大使馆门口做点什么,真到那种情况,食草动物不会吃肉的,我们干不出美国那种事。
而这种良善,恰恰是推翻第二条的底层逻辑。
有些人会认为,中国这么强大了,理应自信,日本怎么可能敢这种风险来和中国开战?
我只能说,非常非常幼稚。
就像我们理解不了俄罗斯那么多领土依然去打乌克兰类似,依然是以中国人的思考方式去度量别人。
如果完全处于中国人的”理性思维”,就不会有珍珠港事件,不会有阿富汗战争。
国内相当部分的专家、学者、甚至我们自己的决策者,依然认为日本是在做政治表演,高市早苗的言论基于她个人政治作秀,日本不敢有实质性举动。
自我麻醉,侥幸心理作祟。
我们不要看谁说了,我们要看人做了什么。
特朗普一直在吹自己爱和平,但实际在做什么,炸伊朗,威胁打委内瑞拉,占格陵兰巴拿马吞加拿大。
他没有一句话是胡说的,全都是五年前就有战略方案。
同样,日本三年来在我周边实际军事准备,全部是为了备战:情报侦查监视态势感知从未停止、岛链远程火力打击覆盖我江浙沪区域、水雷布射能力可短期封锁水道、潜射巡航导弹近岸发射可以打到我中部,甚至核武器的制造所有条件都具备。
其封存的舰船、潜艇、资源,只要美国在西太给予物资支持,完全可以狙击延缓我在台动作。
日本是吓不退的,我们不要以为自己武器先进人家就怕,它的情报做得很准确。
如果我们还以为这只是政治作秀,那只能说历史上的亏白吃了。
当然,我也不太赞同薛领事“斩首论”的发言,换一种方式,直接播放美国火烧东京、两颗原子弹的视频,有一个历史记忆的类比,或许能更好的提醒日本民众看清美国要把日本当炮灰的策略。
这句漏嘴,其实很好,直接刺激了国内的一些侥幸派、自大派。
中日问题没有我们想的那么乐观,根基脆弱。
封印的本质不认识到,我们不容易两手准备,两手都硬。
2.欧洲与台湾省的联动未来会更肆无忌惮
近期,欧洲在中国底线问题踩红线,只是一个开始。
未来,会越来越过分
它的背后成因复杂,但能迈出这一步,也必然考虑过中国的反应。
也是其中的极端派吃准了,在中美博弈之下,欧洲需要通过通过台湾问题制衡中国,我们则无法同时与美欧两大经济体对抗,需要做拆分争取的工作。
欧洲不是欧洲,是自由派最后的大本营,通过麻痹和迎合特朗普,等待民主党的回归,应是主要策略。
也因此,不光是产业政策、外交政策、军事策略,与我产生的矛盾越来越难以调和,只能以时间换空间。
近期,北约军队在乌东战场受挫,俄可能即将迎来继续巴赫穆特之外又一场残酷战役的胜利,甚至美国对欧的羞辱,这些都间接加深了欧对我怨恨。
欧洲对华氛围也在转变,事实上,通过特朗普一通折腾,看似中美关系短暂缓和,但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西方世界,民间层面对华都开始慢慢收缩,趋势一旦形成,而我们又出不去做太多交流工作,自然难以扭转。
德国、荷兰态度的变化就是例证。
法国是我们需要争取的国家。
整体上,在美国的布局下,我们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差,脱钩正在西方世界广泛推行,而不是在变好,当然,美国自己也好不到哪去。
3.美国的命门
经济群的读者讨论中,我们达成了一个基本共识:
美国这套金融体系空转,必然会有一次大的出清,但是时间很难确定。
温老师讲了一个观点,值得学习思考。
说过去的G2和现在G2,虽然都是捧杀,但模式完全不同。
彼时的G2概念流传在学界,本质是中国用14亿人的市场和努力,支撑美元霸权,承接美国通胀风险代价,形成的依附型G2模式。
我们吃了大亏,但也换来了时间。
但现在的G2,才是我们真正有了自己的产业厚度、摊薄了自主创新的技术成本,走出与美国不同路径的对等模式,这在世界是没有的,非常重要,是真正的G2概念。
当前,美国只靠七姐妹搭建起资本的狂欢,没有实体产业的支撑,而AI当前又没有实质性的推动,只能靠金融投机资本+技术投机研发结合,这必然导致虚拟化泡沫化发展导向。
资本是无情的,如果有贪婪啃食泡沫的盛况,也必然有投机完成后的一地鸡毛。
投机性的金融资本会带来所谓高技术企业发展中的不受限,超越人类伦理法律束缚,只为获利。
以金融维持高技术,以高技术反过来拉金融,这个左脚踩右脚升天的逻辑,不是我们的选择。
当然,因为我们也是捆绑在其中的,如果出了问题,初期也难免遭受重大冲击。
在11月前后西方金融界普遍唱空AI泡沫崩盘的情况下,经济群出了两期研报,都判断真正的危机到来时都是疯狂与鲜花,不可能有这么理智的声音,觉得时候未到,或者双峰形态都可能的。
我们不去判断什么时候出现这种情况,只需要知道,那个时刻必然来临,而现在所有的一切都是危险信号,就可以了。
107年前的这个时候,梁济和梁漱溟父子像往常一样谈论起时局,梁济最后问:“世界会好吗?”梁漱溟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能好就好啊!”说罢梁济离开了家。这番对话成了父子间的永别,还差几天就60岁的梁济留下《敬告世人书》,投净业湖自尽。
此后几乎一个世纪,中国与世界都在动荡巨变中度过。
这些天,也有读者问我这个问题,我说,这个世界从来没好过,也从来没坏过。因为最坏的时代,往往也是最好的时代。
看到一段话,分享给大家。
![]()
我想在这样的大时代中,中国只有非常清晰看到所有危险的信号,并不断累积超出对方一倍的实力,才能施展我们的仁心与道义,这个世界才有可能变得更好。
这需要非一般的雄心、格局、毅力、实力。
但仅仅有这样的思考和信念,能够平静看待时局巨变,守住初心,就很不容易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