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抽烟图是在鼓励吸烟?你是认真的嘛?”
最近,鲁迅纪念馆里一张老照片炸了锅。鲁迅嘴里叼着烟,神情专注,有人看到后直接在网上开喷:“这是不是变相给吸烟洗白?”评论区瞬间分成两派。有人觉得“别大惊小怪,历史照片还原真实”,但也有家长跳出来:“孩子看了会不会学坏?”
![]()
镜头拉近,一个穿着灰色T恤的大叔站在展柜前,嘴里嘟囔着:“抽烟有啥好,身体才是自己的。”隔壁一位年轻姑娘却拿着手机拍照,转头和朋友乐呵说:“鲁迅太有生活气了,完全是我们爷爷那代人的样子。”你发现没有,围绕这张平凡的老照片,大家其实在吵一个特别现实的难题——吸烟明明有害,为什么还有人停不下来?
中国烟民有多少?3.3亿。烟盒上警示语都快刷成“背景板”了,大家照抽不误。不是没人识字,也不是不懂健康,烟的成瘾性和社会惯性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我有个同事,戒烟失败了三次。每次斗志满满,结果两周后在公司茶水间用力吸一口,还配上一句自嘲:“工作压力大,没办法。”他不是不怕死,更不是不懂“健康长寿”,但烟和生活已经打包成了一个“习惯”,想拆开可比戒糖难多了。
![]()
鲁迅抽烟,在那个年代其实不稀奇。烟,甚至成了文人圈子的社交道具。照片里的他,手指间夹着烟,皱着眉头沉思,仿佛下一秒就要蹦出一行让人醍醐灌顶的文字。有人说他就是“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人生,也敢于直面烟草带来的伤害。但,把鲁迅抽烟等同于“鼓励中国人吸烟”,这逻辑是不是有点太跳脱了?按这种说法,西方雕塑里的裸体女神是不是也在“鼓励裸奔”?美术馆全得关门清场?
评论区里还有一类声音:“我就觉得,成年人该有判断力。你能分清什么是艺术,什么是真实生活。”但另一派家长却很焦虑,担心孩子被‘榜样效应’带跑偏。其实,公共场合展示人物真实生活,和当下社会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难道不能并存吗?
![]()
我的亲戚、同事,有抽烟的,也有戒掉的。有人靠毅力,有人靠贴片,也有人干脆放弃了。每次聚会,桌上那包烟都成了大家互怼的话题。有人喊“抽吧,开心最重要”,有人劝“少吸一根,健康多一天”,但没人真的因为鲁迅的照片突然改变了自己的习惯。
所以,到底是照片鼓励了吸烟,还是我们太高估艺术的影响力?你觉得,纪念馆里还该不该展示鲁迅抽烟的形象?如果你的孩子看到这张照片,会不会担心他们也想试试?评论区来聊聊,你站哪一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