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雾像一床灰色的毯子,笼罩着顿巴斯地区。2025年11月的一个清晨,一队乌克兰士兵肩并肩,沉默地走向俄军阵地。他们不是去冲锋,而是去投降。整个排,成建制地放下了武器。这段由俄媒发布的视频里,伤兵蹒跚在前,其他人紧随其后,消失在迷雾中,仿佛被战场吞噬。
![]()
几乎在同一时间,网上流传的另一段视频显示,俄军士兵驾驶着摩托车和民用皮卡,在红军城(乌称波克罗夫斯克)东南郊区,借助大雾的掩护,成群结队地涌入城区。路边甚至有人充当引导员。乌克兰总司令瑟尔斯基此前曾声称这座城市仍在控制中,但眼前的画面却表明,这里几乎成了俄军的“超级军营”。
这就是11月初俄乌前线的真实缩影。一边是乌军难以组织有效抵抗,出现开战以来“最具象征性”的大规模投降。另一边是俄军稳步推进,战术清晰。而远在大洋彼岸,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突然改口,急切地希望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布达佩斯见面谈谈。战场上的硝烟,已然飘进了国际政治的棋局。
![]()
红军城,这座面积仅1.5平方公里的小城,如今成了不折不扣的“绞肉机”。到11月10日,俄方宣布已控制这座顿巴斯重镇99%的区域。这里的战斗激烈到什么程度?仅在11月9日一天,俄军就发起了87次猛烈进攻,占了当天整个乌克兰前线248场战斗的三分之一还多。
城内的乌军守军处境极其艰难。他们被俄军以“围三放一”的经典战术死死困住。俄军故意留出一个缺口,目的就是引诱乌军前来支援或鼓励守军突围,以便在野战中消灭他们。此前,一支乌军特种部队试图入城增援,结果全军覆没。
![]()
据估计,城内仍有3000到5500名乌军士兵被围,他们是31个营的精锐力量,但面对的是俄军高达4万的兵力和数百辆坦克装甲车的绝对优势。双方兵力对比可能达到惊人的1比8。过去30天里,据称有6000余名乌军在此阵亡,超过700人选择投降。一名投降的士兵描述城内的惨状:弹药、食物和医疗物资极度匮乏,士气崩溃早已不是个别现象。此外,乌军指挥部已将所有的机动预备队调往其他方向救火,红军城的守军实际上已被放弃,成了孤军。
俄军的战术非常明确:不再像巴赫穆特战役那样死磕街头,而是依靠强大的炮火和空中优势,尤其是被称为“轰炸机”的FAB3000重型滑翔炸弹,进行持续轰炸,逐街逐巷地清剿,同时不断挫败乌军任何突围或解围的企图。
![]()
红军城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它是顿涅茨克地区最重要的后勤补给与交通运输枢纽。一旦这里彻底失守,意味着乌军在顿巴斯地区的整条防线被拦腰斩断,后勤命脉被切断。后果就是,俄军可以打开通往第聂伯河的道路,进而扑向扎波罗热和赫尔松等更广阔的地区。用军事术语说,红军城的陷落不仅是战术胜利,更是战略推进,它可能是整个顿巴斯战局的转折点。
然而,就在红军城激战正酣之时,乌军在另一条战线上却打出一次“手术刀式”的精确打击。11月6日凌晨,顿涅茨克机场附近的一个俄军无人机基地突然响起连环爆炸声。这是乌军一场潜伏了三个多月的精心布局。乌克兰无人系统指挥官透露,从8月开始,特种侦察小组就潜伏在目标周边,像拼图一样搜集情报:基地的换岗时间精确到分钟,无人机装卸集中在凌晨3点,燃料库与弹药仓的间距仅20米,这些细节都成了打击方案上的精准坐标。
行动开始后,乌军先是用火箭炮兵发射精确制导武器撕开俄军防空网,随后自杀式无人机蜂群涌入。第一波打击就命中了弹药核心区,引发了燃料库的连锁爆炸。卫星图像和战场视频证实,这个囤积着上千架“见证者”无人机的后勤枢纽在熊熊大火中燃烧了两个小时才逐渐熄灭。乌军官方确认,此次打击摧毁了1000余架无人机和1500枚弹头,相当于俄军在顿涅茨克地区四成的无人机库存被“一锅端”。
![]()
这次成功的偷袭带来了立竿见影的效果。顿涅茨克前线的俄军“见证者”无人机发射量在一周内减少了40%,缺乏侦察无人机支持的俄军部队,进攻节奏明显放缓。这次行动表明,乌军正试图通过精准打击俄军后勤“命脉”来扭转力量平衡,也暴露了俄军尽管有“匕首”这样的高超音速导弹王牌,但其后勤网络依然存在脆弱性。
但这样的成功反击,对于整体战局而言,像是局部止损。乌克兰面临的是系统性的困境。首先是兵力的严重短缺。英国《每日电讯报》和美国《军事观察》评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乌克兰已有65万士兵逃亡。逃兵问题早已不是秘密,乌克兰议员曾表示逃兵约有40万,政府已对29万逃兵提起了刑事诉讼。这种趋势暴露出乌克兰军队士气的崩溃。
![]()
乌克兰国民警卫队一名前参谋长透露,前线部队的人员配备率仅为30%,也就是说每十个人中只有三个人能够作战。俄罗斯总统普京也公开表示,乌军具备作战能力的人员配备率仅为47%至48%。为了填补兵员缺口,乌克兰征召的新兵训练时间被极度压缩,有时甚至不到一个月就被送上前线。这样的士兵几乎没有生还的机会,伤亡率高得惊人,有时能达到80%至90%。在高强度战斗中,他们的生命预期可能只有四个小时。这导致了一个恶性循环:过高的伤亡率令士兵胆寒,更多人选择逃跑,而逃兵又加剧了前线的兵力不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