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有一条“反差萌”的交通线——西户线。
它挂着地铁标识,跑的却是绿皮火车,被网友戏称为“神奇地铁”,。
![]()
这条线的底子,是1952年建成的西户铁路。
早年间,它是西安到户县(现鄠邑区)的交通命脉”拉货、载人样样行,周边村民赶个集、学生去市区上学,都靠它。
可后来公路越修越密,私家车也多了,这条老铁路慢慢没了客货业务,停运后成了闲置资产,鄠邑区到西安市区的通勤,也成了居民的烦心事——坐公交绕路,开车常堵车,单程动辄1个多小时。
转机出现在2017年,户县撤县设鄠邑区,成了西安的市辖区,两地通勤需求一下子翻了倍。
![]()
要是新建一条地铁,不仅要花几十亿,还得等好几年,可放任老铁路闲置,又太浪费。
这时,西安想出了个“省钱又高效”的招:让地铁和国铁联手,改造旧线!
2022年改造完成后,又遇到个小问题:国铁当时缺内燃动车的驾驶资质,没法立刻用新车型。
于是大家灵机一动,用现成的东风4D型机车挂车厢,先当成过渡方案。
![]()
为了多装人,还把传统的横向座位,改成了地铁常见的纵向座位,车厢里一下子宽敞多了。
现在的西户线,每天开8对车,全程25分钟,票价只要6块钱,还能在阿房宫南站换乘西安地铁5号线,直接进市区。
运营刚满一年,就送了151.4万人次,成了实实在在的“民生线”。
![]()
可能有人会问,为啥不直接修新地铁?这里就藏着“交通优化”的学问:旧铁路改造,不仅能节省70%以上的建设成本,还不用重新征地,对周边环境影响小,工期也短了一半多。
这种“花小钱办大事”的思路,也给其他城市的郊区交通改造,提供了参考。
不用一味追求“高大上”,盘活现有资源,反而能更快解决出行难题。
如今在西户线的车厢里,常能看到背着书包的学生、提着菜篮的老人、赶去上班的年轻人。
这条跑着绿皮车的“地铁线”,没那么多高科技噱头,却用最实在的方式,拉近了鄠邑区和西安市区的距离,也成了城市交通“因地制宜”的生动样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