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微信转账弹出“存在风险,建议核实”,请立刻停手,先打电话或视频确认,否则钱很可能追不回
那天傍晚,客厅的热水壶刚响,我表嫂手里握着手机,屏幕上跳出一条转账请求:多年前的老同学说家人急病,先借五千,后补
![]()
定位发来的是医院大门口,她心一紧,手指飞快输入金额
就是在这时,页面顶上蹦出一行提示
她没多想,直接输密码
等她拨过去电话,才知道对方微信早被盗,戳在屏幕上的那行字,原来是唯一的刹车
很多人以为提示是走流程,其实不是
有业内人士提到,平台的风控会综合多种异常:对方是否刚加好友、金额是否明显超过平常、账号是否被多人举报、是否出现异地登录或频繁加好友等,一旦命中就会给出劝停
说白了,这行提示是系统在扯你袖子,不是多管闲事
更扎心的是,熟人确实更容易“中招”
我们对熟人天然有信任的惯性,称呼顺口一句“你在不”,就能放松警惕
警方也反复提醒:凡是涉及转账的熟人沟通,最好通过视频、见面、回拨本人常用电话等多种方式验证,遇到称呼不对、回避实时沟通、催着你快转这种情况,一律停
不同数据口径给出的占比不一,腾讯110在2024年的数据里,冒充熟人类诈骗占全部电诈案件的6.88%;
这恰恰说明一个事实:熟人外衣好用,骗子才会反复拿它做文章
我们身边并非只有表嫂这一个案例
2025年6月22日,上海崇明一位七旬秦老太,就遇到一出“先提醒、后诈骗”的双簧戏:前脚给你演防诈,后脚以“帮你偿还我被盗号时借的钱”为由要两万
好在她想起社区反诈宣传,立刻找警察核实,成功止损
换句话说,骗子在变戏法,但被拦下的门也越来越多
从更大范围看,治理也在发力
青海省在2025年11月通报,涉案号卡同比下降超五成,案件和案损“双下降”
通报显示,像“按需开通”境外通信服务、二次实名认证,以及警方与运营商、平台的技术联动,正在从源头缩小诈骗的活动空间
仅1至8月,青海通过96110预警超8万人次,挽回经济损失超2亿元;
崇明警方今年成功拦截427起,有效止损超600万
数字背后,是一次次被“劝停”的手指
当然,也有人吐槽:提示有时太敏感,给熟人转钱也被拦,麻烦
我的看法很简单——提醒不是麻烦,是成本最低的保险
从钱到心情,代价都是自己的
我宁愿被多提醒一次,也不想多转错一块钱
把镜头拉回到当下,我们到底该怎么做,才能把坑跨过去?
这里的门道不复杂,关键是多走那一步
![]()
第一,收到转账请求,先拨号或视频,能听到对方声音、看到人,再谈钱
骗子最怕实时沟通,因为声音、反应、环境都难以伪装
第二,问一个只有你们知道的细节问题,比如上次聚会坐在谁旁边、共同经历的小插曲,答不上来,八成不对
别怕显得“多事”,真正的朋友不会介意
第三,大额分笔,小额试水
先转几十元试探,再决定要不要继续,多给自己一个撤回的窗口
哪怕是熟人,也不要一次性把大额砸过去
第四,留意异常信号:对方突然换称呼、语气焦躁、一直催、拒绝接听、显示新设备登录或异地在线,统统是红灯
一红即停,不要被“急”“等会儿再说”“我在医院不方便”拖着走
第五,善用平台安全功能:看到风险提示,就点开详情核对;
对可疑账号点举报;
开启好友验证、转账前确认收款人姓名等设置,日常把门关严一点
别小看这几步,很多骗局就栽在你这点谨慎上
如果不幸已经转了怎么办?
第一时间联系微信客服申请紧急冻结,拨打110并配合接听96110,保存聊天、转账凭证、交易流水,时间越早,止损概率越大
这不是夸张,湖北利川的一个案子里,骗子克隆熟人账号,连续对7位村民借钱,总计骗了八千五,虽然案子破了,但钱追回情况未公开
而在江都,受害人被“急用钱”催着转了2.7万,因资金被迅速分流,追回难度极大,警方也只能继续侦查
说白了,平台的风险提示像家门口的防盗锁,关键是你愿不愿意“多拧一下”
别把“怕伤和气”当理由,真朋友会理解你的认真,只有骗子才怕你问东问西
中央层面的“全民反诈在行动”也在同步推进,重点盯着社交平台诈骗,累计拦截诈骗电话、紧急止付涉案资金的规模都在增长,宏观防线越厚,个人越容易被兜住
表嫂那次,钱出去得快,追回有没有结果没公开,她随后立刻改了密码、清理了设备登录、把可疑账号举报了
她说起时还后怕
“那行提示我明明看见了,就是心里一慌,手先动了”
我听完只觉得唏嘘:很多坑,不是我们看不见,而是我们不愿停一下
最后再强调一次
看到“存在风险,建议核实”,先停手,不急这一分钟
多花几十秒确认,换来的是安稳的睡一觉
钱是自己辛苦赚的,保住它,不丢人,挺光荣
如果你还拿不准具体怎么做
我可以把常见风险场景、核实清单、应急止损流程整理成一份“微信转账防诈操作手册”,你觉得有用就告诉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