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敬老月”里,上海静安区的老夏遇上糟心事:女儿曾因他有精神病史成为监护人,却悄悄转走他近10万存款。叔叔们看不下去起诉变更监护权,法官庭审发现老夏状态良好,最终帮他恢复了“自由身”。
第一个观点:监护权是守护不是算计,血缘不能当侵权挡箭牌。前阵子在小区门口,看到张大爷跟邻居吐槽,儿子成他监护人后,把他的养老金卡收着,自己打牌请客大方,给大爷买降压药却总嫌贵。老夏的女儿也一样,打着“帮父亲保管”的旗号转走存款,说白了就是把监护权当成了谋财的工具,寒了老人的心。
![]()
第二个观点: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该是监护安排的核心。上周去菜场买菜,听见李奶奶跟摊主念叨,她想让细心的外孙女管自己的财产,可儿子非要以“法定监护人”自居插手,还说老人不懂事。老夏在法庭上多次说不信女儿,法官也重视他的想法,这才查清真相,毕竟最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的,还是被监护人本人。
![]()
给大家提三条实在建议,都是能直接用得上的。首先,老人身体硬朗时尽早办意定监护公证,把想让谁照顾、财产怎么管写明白,别等出事了再扯皮,提前立好规矩才省心。
其次,监护人管钱必须公开透明。不管是子女还是亲戚,拿着老人的钱就得定期说清花销,买了啥、花了多少记个账,就像街坊王阿姨照顾母亲那样,每月主动报账目,亲戚们都放心。
最后,发现权益被侵害别忍气吞声。老人自己或亲友要是看到监护人乱花钱、转移财产,赶紧找居委会反映,必要时咨询律师走法律途径,别让老人的养老钱打了水漂。
![]()
监护的初衷是护佑老人,不是谋取私利。重视老人意愿、守住监护底线才是正道。提醒家里有老人的,尽早把监护事捋顺,别等闹到法院才后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