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到冬天,很多人都觉得老年人最怕冷,穿得越厚越好,屋子里越热越安全。但你知道吗?真正让冬天变得危险的并不是寒冷本身,而是“忽冷忽热”。一些看似温暖的习惯,其实暗藏风险。
![]()
有数据显示,每年冬季,因心脑血管病突发的老年人数量明显上升。在某家医院的急诊室,医生们常常在气温骤降的清晨接诊大量中风、心梗的老人。
为什么入冬成了老年人的“夺命坎”?难道只是因为天冷?
其实,冬季对老年人来说,不只是“冷”,更是“考验”。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免疫系统都在冬天面临严峻挑战。今天,我们就用最接地气的语言,聊清楚冬天老人到底怕什么,又该防什么。
说到底,老年人怕的不是冬天,而是“身体反应变慢”。年轻人遇冷,血管收缩快,代谢也快。
![]()
但老人身体“像老式暖气片”,一旦冷了,恢复慢、反应慢,风险就高了。
从西医角度看,冬季寒冷会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诱发心梗、中风等心脑血管事件。
而中医讲究“冬藏”,强调冬天是“封藏养精”的季节,阳气虚弱、寒邪易入体,尤需调养。
那问题来了,老年人冬天到底该防什么?医生们常说一句话:“三防、二忌”,简单明了却极关键。
第一防,是防寒保暖。冬天不是“多穿”那么简单,而是要“穿对”。
![]()
特别是头部、脚部、腰腹这“三个关键区域”,受寒容易引发全身不适。比如老人头部受凉,容易诱发三叉神经痛;脚部寒冷,影响血液循环;腰腹受寒,可能加重肾虚或旧疾。
第二防,是防呼吸道感染。入冬后,气温波动大,病毒活跃。
老年人免疫力下降,一场普通感冒就可能发展为肺炎。近期,呼吸道疾病高发,专家提醒老年人出门戴口罩、避免扎堆、注意通风。
第三防,是防心脑血管突发。冬季是“中风”、“心梗”的高发季。
![]()
研究指出,气温每下降1℃,心梗发病率就可能上升2%。尤其是清晨和夜间,气温低,是心脑血管事件高发的“魔鬼时间段”。
除了三防,还有“两忌”也不能忽视。
第一忌,是忌乱进补。很多人一到冬天就给老人“进补”,什么羊肉汤、人参鸡、各种中药补品一股脑往上堆。但中医讲“虚实有别”,体质不同,滋补方式也不同。
比如阴虚火旺的老人,吃多了容易上火、失眠;阳虚体寒的老人,才适合温补。补得不对,反而伤身。
![]()
第二忌,是忌不动窝。冬天冷,很多老人就窝在家里不出门。
其实,长时间久坐、缺乏运动,会使血液循环变慢、肌肉萎缩、抵抗力下降。即使天气冷,也建议每天在室内活动30分钟,比如原地踏步、做广播体操,或者在阳台晒太阳时活动身体。
说到这,很多人会问:“那到底冬天怎么过才安心?”别急,下面这些实用建议,简单又靠谱。
起床慢一点。冬天清晨气温最低,血压波动大。建议醒后在床上多躺5分钟,活动四肢再慢慢起身,防止低血压和突然晕倒。
![]()
屋里别太热。不少人把空调、暖气开到28℃,其实不利健康。室温20℃~24℃最适宜,湿度保持在40%~60%。太热会让空气干燥,诱发呼吸道问题,也容易造成“室内外温差大”而感冒。
饮食清淡温热。冬天饮食宜“少盐、少油、少糖”,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C和优质蛋白的食物。比如胡萝卜、山药、鸡蛋、豆腐、瘦肉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每天晒晒太阳。冬天日照少,容易缺乏维生素D,影响骨骼健康和免疫功能。每天保证20分钟日晒,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还能改善情绪,减少“冬季抑郁”。
![]()
不要怕冷运动。适当运动能促循环、助阳气升发。建议根据身体情况选择太极、散步、拉伸等温和运动,注意避风、保暖,特别是膝盖和脚踝。
别忘了喝水。很多老人冬天不爱喝水,其实冬天空气干燥,身体更容易“隐性脱水”。
建议每天喝1500毫升水,可分次小口喝,温水最佳。
当然,不同老年人身体状况不同,有基础病的,如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等,更要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生活方式。不要擅自停药、换药、乱吃偏方,有问题及时就医。
![]()
而从中医角度说,冬季调养要重“藏”。早睡晚起、顺应自然、调养脾肾,是养生的基础。推荐老年人冬季可适量食用黑豆、芝麻、核桃、山药等“补肾养藏”的食物,但须因人而异,忌盲目跟风。
冬天确实对老年人是个“坎”,但只要科学对待,不是不能过,而是要“稳稳过”。我们不怕冬天冷,就怕对健康掉以轻心。
如果说年轻人是“风中少年”,那老年人更像“冬日老树”,每一份温暖都来之不易。愿我们都能为身边的老人多一份关心、多一点陪伴,让这个冬天,也能温暖如春。
冬天不是危险的季节,而是提醒我们重视健康的时节。“三防两忌”不是口号,是行动指南。愿所有长辈健康长寿,愿所有家庭平安温暖。
参考文献: [1]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4摘要[J]. 中国循环杂志, 2024, 39(6): 521-530. [2]李忠, 王琦. 中医体质学与老年人冬季调养研究[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23, 42(11): 1120-1124. [3]张晓红, 刘建军. 老年人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护及健康管理[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24, 44(1): 37-41.
声明:本文内容基于权威医学资料及临床常识,同时结合作者个人理解与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虚构或情境模拟,旨在帮助读者更好理解相关健康科普知识,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疗诊断与治疗,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涉及人物侵权、图片版权、事件部分存疑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修改或删除内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