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里有个一不满足就大哭大闹的娃,家长们是不是头疼不已?孩子的这种行为,着实让人又无奈又着急。别担心,只要方法用对,就能引导孩子学会正确表达需求,减少哭闹。咱们一起来看看该怎么管教。
一、了解哭闹背后的原因
1. 需求未被理解:小宝宝不会说话,只能用哭闹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可能是饿了、渴了、困了,也可能是尿布湿了不舒服。大一点的孩子,可能想要某个玩具、想吃某种零食,当这些需求没被家长理解和满足时,就会大哭大闹。比如孩子指着玩具,家长却拿错了,孩子就会着急哭闹。这时家长要耐心询问,尝试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比如问“宝宝是不是想要那个红色的小汽车呀?”
2. 情绪宣泄:孩子和大人一样,也会有各种情绪。当他们遇到挫折、感到委屈,或者被拒绝时,可能无法像大人一样理性地处理情绪,只能通过大哭大闹来宣泄。比如孩子搭积木总是搭不好,就会 frustrated 地哭闹。家长要明白这是孩子情绪的释放,先别急着批评指责。
二、温柔安抚情绪
1. 肢体接触:当孩子大哭大闹时,家长先别急着讲道理,而是用温柔的肢体接触来安抚孩子的情绪。可以抱抱孩子,轻轻拍拍他们的后背,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关爱和支持。这种亲密的接触能给孩子带来安全感,让他们的情绪逐渐平静下来。就像孩子在外面摔倒了,跑过来扑进家长怀里,家长的拥抱能让孩子很快止住哭声。
2. 语言安慰:在肢体安抚的同时,用温和、轻柔的语言和孩子说话。比如“宝宝别着急,妈妈在这儿呢”“爸爸知道你很难过,咱们一起想想办法”。这种充满关爱的语言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关注、被理解,有助于缓解他们激动的情绪。
三、建立规则意识
1. 提前约定:对于孩子的要求,不能一味满足,也不能随意拒绝。可以和孩子提前约定规则,比如每天只能吃一颗糖,或者玩玩具后要自己收拾好才能玩下一个。提前讲清楚规则,孩子就会明白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例如出门前和孩子说好,去超市只能选一样零食,孩子就会在这个框架内做出选择。
2. 坚持原则:一旦建立了规则,就要坚持原则,不能因为孩子哭闹就妥协。如果孩子因为想要多吃一颗糖而哭闹,家长不能心软,要坚定地告诉孩子“我们说好了每天只能吃一颗,明天再吃吧”。刚开始孩子可能会哭闹得更厉害,但只要家长坚持,孩子就会逐渐明白哭闹是没用的,从而遵守规则。
四、引导正确表达
1. 教孩子用语言表达:等孩子情绪稍微平静一些,要引导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比如问孩子“宝宝刚才为什么哭呀?是不是想要什么东西?告诉妈妈,我们一起想办法”。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慢慢地,孩子就会学会用语言表达,而不是通过哭闹来引起注意。例如孩子想要某个玩具,家长引导孩子说“我想要那个小熊玩具,可以吗?”
2. 示范正确表达方式:家长要给孩子做好示范,当自己有需求时,用温和、恰当的语言表达。比如家长想要孩子帮忙拿东西,可以说“宝宝,能不能帮妈妈把桌子上的书拿过来呀?谢谢你”。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就会学会这种正确的表达方式。
五、转移注意力
1. 用有趣的事物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被新鲜有趣的事物吸引。当孩子大哭大闹时,可以用孩子感兴趣的东西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比如孩子想要某个玩具而哭闹,家长可以说“宝宝看,那边有一只小蝴蝶,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孩子的注意力被吸引过去,可能就会停止哭闹,跟着家长去看蝴蝶了。
2. 开展新活动:也可以通过开展新的活动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孩子因为不能出去玩而哭闹,家长可以提议一起玩拼图或者做手工。新的活动能激发孩子的兴趣,让他们忘记刚才的不愉快,投入到新的活动中。
孩子一不满足就大哭大闹是成长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家长们不用过于焦虑。通过以上这些方法,耐心引导,相信孩子会逐渐学会控制情绪,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成为懂事的乖宝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