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江源新闻客户端讯 “原来这就是玉竹,果实成熟了会变成蓝黑色”“甘草的花居然是紫色的,和平时吃的甘草片完全不一样”……西宁植物园内的中藏药植物园内,一群前来研学的学生围着讲解员仔细聆听,不时发出好奇的感叹。这座藏在城市中的“药用植物宝库”,正以鲜活的姿态,向公众揭开青藏高原药用植物的神秘面纱。
作为以收集保存中藏药资源、开展科普展示为核心功能的专类园,西宁中藏药植物园是公众近距离接触高原药用植物的理想窗口。漫步园内,50余种常见药用植物按自然海拔分布规律分区栽种,1800~2700米河谷地区与2700~3500米中高山地带的植物景观在此完美复刻,既保留了生态原貌,又兼具观赏与科普价值。
植物园科普讲解员秦普介绍,在我省河谷地区,药用植物多生长于田间地埂、道路两旁或荒山荒坡,代表性药材有喜暖耐旱的甘草、益母草、黄芪等;而在河滩、沟壑等潮湿环境中,则分布有款冬花、薄荷、荆芥等。在2700~3500米的中高山地带,野生药材常见于林下或草甸环境中,主要品种包括喜冷凉、耐阴湿的秦艽、羌活、柴胡等。“这些植物都是高原常见品种,很多村民在田间劳作时都会随手采摘利用。你们看,这是羌活,根茎可用于散寒祛风,以前在高海拔山区才能见到,现在在园内就能清晰观察它的形态。”正在为游客讲解的秦普说,通过详细的讲解,能让大家更深入地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
据了解,我省药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已查明的种类达1461种。西宁中藏药植物园通过分类收集、集中展示,将高原药用植物的多样性与药用价值生动呈现,让游客在观赏之余,轻松了解植物与人类健康的密切联系。
如今,西宁中藏药植物园已成为集资源保存、科普教育、休闲观赏于一体的特色园区。穿行在绿意盎然的园内,既能感受高原植物的独特魅力,又能探寻中藏药文化的智慧结晶,这里正以“活态科普”的方式,让青藏高原的药用植物资源走出深山,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来源:西宁晚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利于普法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青海普法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