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小天才圈子的兴起,在“主页圈”兴起了卖号、开小店、代理运营账号的小生意。图/封面新闻
当家长还在为孩子远离手机而庆幸时,孩子们却早已用“小天才”手表丈量起自己的社交“身价”。据封面新闻报道,儿童手表的社交功能被众多中小学生滥用,甚至滋生出代养号、刷赞、账号租赁等灰色交易乱象。
“儿童安全手表”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通话,然而,报道涉及的儿童手表却加入了“轻触加好友”社交机制,并推出“主页点赞数”的功能。在“小天才圈”孩子们看来,点赞数越高,越能带来成就感和圈内认可。小天才大搞“儿童社交”功能,突破了商业伦理的底线,将为未成年人带来多方面的不良影响。
第一个方面问题是,诱导式的“儿童社交”功能助长孩子的虚荣攀比心理。报道中,一名12岁的儿童表示,为了冲级,他曾在暑假期间每天花费4~6小时活跃在手表社交圈中。为了获得“大佬”的尊称,一些孩子将本该用于学习、运动和真实互动的时间,浪费在只为满足虚荣心的社交攀比上。显而易见的是,儿童手表简单地以点赞数量,作为社交成果的指标,并不利于未成年人形成正确的社交观。一个人的“朋友”并不是越多越好,“点赞之交”也无法带来真正的友谊。
第二个方面的问题是,小天才社交灰色产业链贻害无穷。令人担忧的是,围绕手表的“主页圈”,还出现了卖号、开小店、给别人拍视频、代理运营账号等各类衍生交易。而提供这些灰色服务的,有相当一部分是洞悉游戏规则的“小商人”。这些交易看似“小打小闹”,却不仅占用孩子的时间和精力,还在潜移默化中扭曲他们的金钱观。儿童手表的核心价值是安全保障和必要的家庭沟通。厂商盲目添加社交功能,却忽视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当社交变成可量化、可交易的“商品”,小天才已然偏离了安全初衷。
第三个方面的问题是,强社交功能诱导未成年人网络沉迷。显然,从报道来看,小天才各种社交功能的设计加速了未成年人的网络沉迷。《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诱导其沉迷的产品和服务。只有切实履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义务,儿童手表这一服务未成年人的特殊产业才能走得更远。
小天才这类隐蔽的“主页圈”,也给进一步完善儿童智能设备的监管提了个醒。相关部门不妨借此明确儿童手表的功能红线,出台针对性规范,遏制娱乐化、攀比化的产品设计倾向,严厉打击围绕儿童设备滋生的灰色交易,为孩子们营造安全、健康的使用环境。
让儿童手表回归安全工具的本质,让孩子们在现实的陪伴与互动中学会社交、收获友谊,才是对他们成长负责。
撰稿 / 南木(媒体人)
编辑 / 徐秋颖
校对 / 付春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