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是豪车标配的柏林之声、宝华韦健这些洋牌子,如今在中国车企崛起的过程中,声音越来越小了。
想想以前,国产车宣传时总爱强调“用的是美国哈曼卡顿音响”、“和宝马同款喇叭”。
可现在呢?比亚迪、奇瑞、华为这些中国品牌都开始自己研发音响了,这场关于“谁来决定车里放什么声音”的竞争,已经正式开始了。
![]()
01 曾经的神坛:西方音响为啥这么牛
在以前的汽车行业里,好音响几乎成了豪华车的标配。奔驰配柏林之声,宝马配宝华韦健,雷克萨斯用马克·列文森,这些合作都让车显得更高级。
这些音响大牌确实有真本事,上百年的声音调校经验不是白来的。
柏林之声就像个移动的音乐厅,声音特别准,低音有劲,高音透亮,英国的宝华韦健最出名的是“钻石高音”,听着舒服还不刺耳。
这些高端音响之所以敢卖那么贵,确实是因为音质纯净、听着特别沉浸,对买豪车的人来说,好音响不只是用来听歌的,更是一种面子。
![]()
02 新玩家入场:中国车企自己干
随着电动车、智能车越来越火,中国车企开始对音响这个传统领域“动手”了,从以前的“非洋牌子不用”,到现在自己研发,变化真的很大。
比亚迪作为国内新能源车的领头羊,如今正式推出了自己的DiSound迪声音响,用在他们的高端车“夏”上,足足装了28个喇叭,有32个独立的音频通道。
![]()
比亚迪还特别有创意,给“夏”配了个能拿下来的户外蓝牙音箱,电池超级耐用,音量够大,能连续用9个小时,这样不管是车里还是车外,都能有好声音。
奇瑞则找了科大讯飞一起搞“伯牙之音”,直接喊出“西方有柏林之声,东方有伯牙之音”。这套系统还能在车里K歌,不用麦克风都能唱,再高的音也不会啸叫。
还有华为的HUAWEI SOUND、吉利的Flyme Sound、长城的Coffee AI Sound等等,中国车企在音响这块真是百花齐放了。
![]()
03 为啥要自研?背后的小心思
中国车企纷纷自己搞音响,其实心里都有自己的小算盘,不想被卡脖子是最实在的原因。
全球汽车音响市场差不多60%的份额都被Harman和Bose两家占了。自己研发音响,就不用看别人脸色了。
省钱还能卖得更贵也是个重要原因,像柏林之声这样的音响选装一下就要好几万,自己研发既能降低成本,还能提供不比它们差的体验,何乐而不为呢?
更重要的是,现在的好音响已经成了智能车的标配,随着汽车越来越智能化,音响不再只是放音乐的,还承担着很多智能交互的功能。
科大讯飞的iFLYSOUND系统可以做到声场分区,前排听歌、后排看电影,互相不打扰,这个功能真的太实用了。
![]()
04 未来会怎样?从比谁喇叭多到比谁更懂你
中国车企在音响上越走越远,竞争的重点也从“装了多少个喇叭”变成了“能给你什么样的体验”。
在硬件上,中国品牌已经追上来了。蔚来、极氪和比亚迪的车都装了超过20个喇叭。比亚迪“夏”的28个喇叭,已经不比那些豪车差了。
但真正的突破是在软件和算法上,比亚迪申请的一项名为“一种音频处理方法、音响系统、电子设备及车辆”的专利,能让声音听起来更真实、更沉浸。
场景化体验成了中国品牌的杀手锏,比如比亚迪那个能拿下来的蓝牙音箱,可以两个一起用,还能接麦克风。
奇瑞的伯牙之音则能模拟音乐厅、体育场等各种场景,让十几万的车也能有百万豪车的听觉体验。
![]()
中国车企自己做音响,也和汽车出海的大战略分不开。科大讯飞的车载语音系统已经支持23种外语,帮上百款中国车卖到了60多个国家。
“中国声音”不仅得到了国内消费者的认可,也随着中国车走向世界,成了“中国智造”的新名片。
从比亚迪的DiSound到奇瑞的伯牙之音,从可拆卸音箱到声场分区,中国车企正用一次次创新,打破西方品牌在汽车音响上的垄断。
时代在变,技术也在变,当西方音响品牌还在炫耀自己百年历史的时候,中国品牌已经用更创新、更懂用户的产品,悄悄改变了游戏规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