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我们继续对这座庞大的废弃核武器中央存储基地"新阿尔汉格尔斯克-18"进行深度探访,这次将带大家参观其最晚建造的仓库之一——"1B号建筑"。该建筑始建于1960年代初,是按照维修技术基地的仓库标准方案建造的。
关于基地本身的历史背景,我们在第一部分已有详细介绍,此处不再赘述,直接进入最核心的探访内容。
经过反复思考,我们决定将这20多部分的内容按地下仓库的编号顺序来叙述,即使这与基地自身的发展顺序有所矛盾。毕竟面对如此众多的设施,按编号讲述是最不容易混淆的。因此我们将从最晚建成的仓库之一开始,同时介绍一下隶属于中央存储基地的核保障维修技术基地。
在开始之前,需要说明的是:在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官网上发布的《原子时代诞生》一书中,以及第12国家武器局报告和战略火箭军手册中,对核武器创建历史有着非常详细的记载,包含大量日期、命令和人员姓名。特别是关于这个基地,因为它是首批建设的同类设施之一。所有这些信息早已过时,其中没有任何机密内容
如今存储核武器不再需要如此巨大的面积和众多建筑,因为核武器早已不再以拆解成多个部件的形式存放。过去需要占据数平方公里面积、分散在多个建筑中的武器,现在可以集中存放在一个不大的现代化建筑中。这就是老旧军火库退役的主要原因。
![]()
为了更好地理解军事核武器基地或维修技术基地(РТБ)的构成,最适合的范例就是这座典型的"1B号建筑"仓库。自1956年起,在空军机场附近建设的维修技术基地就开始采用这种仓库设计方案。
维修技术基地用于存储战备程度更高的核武器成品,而这座建筑正是为满足中央存储基地(ЦБХ)下属独立维修技术基地的需求而最后建造的。
曾经环绕它的围栏早已被拆除,但保留了一个消防信号柱。在仓库主入口上方设有伪装建筑,内部设有配备桥式起重机的装卸平台。主入口附近还设有无轨转运平台,用于将核武器成品装载到汽车上。
![]()
尽管带有桥式起重机的装卸平台的伪装建筑顶棚已经坍塌,但仓库内部仍有许多值得一看的设施。
![]()
在仓库主入口上方设有伪装建筑,其内部是配备桥式起重机的装卸平台。主入口附近还设有无轨转运平台,用于将核武器成品装载到汽车上。
尽管带有桥式起重机的装卸平台的伪装建筑顶棚已经坍塌,但仓库内部仍有许多值得一看的设施。
![]()
右侧是通向储藏库缓冲通道(闸室)的主入口大门,左侧是供人员通行的防护密封门。
![]()
它的手轮被可翻起的金属罩保护着。
![]()
但是我们将从货物出口闸室进入。
![]()
在入口处保留着一扇重型钢筋混凝土滑动防护闸门,型号为 АЖ-СУ,可滑入预留的壁龛。闸门重量达数十吨,其覆盖的通道尺寸为 3×3 米,关闭时间为 53 秒。
![]()
在壁龛内安装有一台电动和手动驱动的绞盘,用于开闭闸门。
![]()
壁龛中还有一个用于维护闸门的密封舱口。
![]()
防护闸门之后还有另一扇金属密封滑动闸门,型号为 АБ-У,可惜这扇闸门已经不复存在。该闸门关闭时间为 40 秒。
密封闸门之后是一个缓冲通道,通道内的轨道上可停放装置运输小车;缓冲通道之后还有一扇防护闸门和两扇密封闸门。
![]()
还有一个密封舱口,可从变电站房间通向闸门的壁龛。
![]()
缓冲通道内还设有更衣室。
![]()
此外还有通往配有控制屏的变电站的通道。
![]()
控制屏房间。
![]()
![]()
两侧是通向闸门壁龛的通道。
![]()
在中央房间的密封门后面,还有一个放置变压器的房间。
![]()
里面仍然残留着变压器的遗迹。
![]()
![]()
![]()
下一个防护闸门收进了壁龛,两侧是两个空的密封闸门壁龛。以前在打开闸门时,地面的壁龛里会放下带有轨道的翻板桥。
![]()
五个闸门的缓冲通道全景。
现在我们回到入口处供人员通行的防护门。
![]()
在它后面还有另一道同样的门。
![]()
![]()
通向人员通道的缓冲舱全景。
![]()
![]()
还有一个缓冲舱,安装了轻型密封门。
![]()
通向柴油发电机房的通道,但遗憾的是,柴油机本身已经不复存在。
![]()
在缓冲舱内可以看到设备装入井的封闭口,柴油机曾通过这个通道被搬入室内。
![]()
独立卫生间。
![]()
![]()
然后走廊穿过了配备生命保障系统的技术区。
![]()
最大的房间是气候控制装置,由东德在1950年代末制造,尽管整个仓库建于1960—1961年。
![]()
这套气候控制装置负责调节设施内的温湿度,本质上更像是一台巨型空调。早期的特殊弹药发热量非常高,因此需要持续冷却。同时,空气湿度也必须保持在较低水平,因此气候系统中还配备了加热器。
![]()
![]()
![]()
配备空气过滤通风系统的房间,用于过滤放射性粉尘和化学战剂。
![]()
![]()
![]()
主配电室房间。
![]()
![]()
![]()
![]()
前中子源储藏室,曾在1960年代末进行改造,那时起,触发器对储存条件的要求不再那么苛刻,其放射性也不像最早期的那么强。
这里的照明安装在假天花板后方,并配有厚重的铅玻璃,因为早期中子源强烈的中子辐射会烧坏白炽灯灯丝。这些储藏室还有自己的通风系统。
![]()
储藏室文档板。
![]()
消耗品文件储存办公室。
![]()
![]()
穿过技术区,我们来到宽敞的检修工作大厅,在这里可以将装置组装到所需的待用状态。大厅旁有六个货架,天花板上方曾有一根起重梁。大厅的照明同样安装在假天花板后方,进入假天花板只能通过单独的竖井。
![]()
大厅地板上曾安装了两个旋转圆盘,用于转动车辆车台从货架中推出装置,同时还有一个安装在检查坑的升降平台,用于接口作业。
首先检查主入口右侧的货架(背向入口站立时)。
![]()
角落里有一个小仓库和一个通向门闩槽的舱口。
![]()
第一个货架带有轨道。
![]()
其尽头是中子源储藏室的火药室,用于核反应的触发器。关于这种储藏室的照明和结构,我们在上文已经说明。
![]()
![]()
第二个货架两侧各有一个平台,用于非起重方式装卸装置。
![]()
第三个货架没有轨道,尽头有一个小型仓库。
![]()
很可能这里存放的是RDS系列原子弹的弹体。
![]()
现在我们来查看主入口左侧的货架。
![]()
带轨道的货架。
![]()
在尽头还有一个小型仓库。
![]()
![]()
中间的货架。
![]()
同样配备了两个平台。
![]()
第三个货架被隔板分成几个技术房间。
![]()
其中设有仪器与控制实验室(КИП)及其技术系统。关于这间КИП实验室的详细内容,我们将在后续章节中专门介绍,因此这里暂不做深入说明。
![]()
![]()
这里也有自己的通风系统。
![]()
![]()
![]()
在这个区块的尽头是蓄电池室和酸液室,用于处理核弹的蓄电池。
![]()
![]()
这些房间配备了排风柜。
![]()
![]()
规程作业大厅中的升降平台凹槽。
![]()
备用出口的风门舱旁边有一个小型压缩机房。
![]()
风门舱本身配备了一个防护门和两个与主入口相同型号的气密门。
![]()
平时这个舱门几乎不用,只作为备用通道,以防主通道失效。
![]()
这里同样保存着强大的防护门。
![]()
这就是核武器储藏库的第二出口。
![]()
在后续章节中,我们还会展示这片区域——苏联最古老的中央核武器库之一——的更多储藏设施。
![]()
目前就介绍到这里。
![]()
感谢观看「本频道编译的内容」我们下次再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