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区四平路1020弄通道,以前是公交新村和鞍山五村两个小区的自然分界路,也是连通四平路和阜新路的一条“近道”。道路既不在鞍山五村小区的红线内,也不在公交新村的红线内,属于城市“隙地”。但是,不知从何时开始,这条通道被四平路街道委托给鞍山五村管理。近日,通道边的商户以及公交新村的一些居民向《老叶较真》反映,原本畅通的道路一头已被限行,路边还被一些车辆长期占位。更让商户们感到困惑的是,他们的店门口被栽了一排隔离桩,店家要是搬点东西进出,很不方便。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视频:这两小区之间的通道“梗阻”,牵出“城市隙地”管理之困…… 商户看在眼里堵在心里
在这条通道一侧门店做了近20年生意的店家王先生说,以前门前这条路虽然比较乱,但是通行不受影响。最近管理方在门前装了一排隔离桩,让他们进进出出都不方便。特别是要搬一些东西的时候,可麻烦了。
在店门对面,靠鞍山五村那一侧,还有一排隔离桩。隔离桩把一些电瓶车阻隔在外,通道上确实畅通了。但是,王先生说,作为一条被人为阻隔的内部道路,管理方用隔离桩压缩商铺的空间,不就是为了方便鞍山五村的车辆进出吗?
王先生告诉记者,他既是商铺的经营者,也是公交新村的业主。门前这条路,以前是贯通四平路和阜新路的重要通道。两个小区都没有围墙,这条无名路就是天然的分界线。道路既不属于公交新村,也不属于鞍山五村。沿着通道的这排门面房,有菜场,有商铺,是公交新村的。他们一直在这里做生意,偶尔开车进来装货卸货,进进出出,并无妨碍。
![]()
大约十多年前,这条通道被四平路街道委托给鞍山五村管理。管理方先是在通道靠阜新路一头建了岗亭和拦车杆,然后在靠四平路那一端安装旋转门,限制道路通行。最近,管理方又在店铺门口安装了隔离桩。
“这些隔离桩弄这么高,离地面半米。如果是为了拦车,保障道路畅通,我们也理解,但是根本没必要装这么高,这么密。稍微低一点,空间留大一点,我们搬货时也方便一点。以前一个人能拖进店的东西,现在至少需要两个人抬。”
王先生说,现在隔离桩离店门太近了,只有一米左右。
“我不能说他们是故意刁难我们商户,但是已经给我们造成了不方便。这些隔离桩,我们看在眼里,堵在心里。”
车子挨着隔离桩停放反而更挤了
四平路街道管理办丁主任告诉《老叶较真》记者,这条通道是两个小区居民进出通行的自然道路,主要是行人和自行车通行。后来,机动车辆多起来,通道就开始拥堵,时常发生擦碰事故,投诉越来越多。街道方面就通过“网格化管理”,将该隙地纳入基层治理单元,也就是委托给鞍山五村管理。
丁主任说,这么做的目的,是确保该隙地通道安全畅通,改善道路环境。
![]()
然而,也有当地居民认为,目前的管理并没有达到“确保道路安全畅通”的目标。
“隔离桩安装之后,并未让门前的道路畅通。装货的大车子照样堵塞道路,有些商户的车子挨着隔离桩停放,反而限缩了道路通行的空间。这个‘管理’,实际上是把两个小区共享的通道给了鞍山五村。而鞍山五村对我们商户停车并没有照顾。一个小时之后,就按照临停车收费,一小时5元,一天停10个小时就将近50元。而他们小区居民的车辆,停一天才5元钱。实际上,通道靠四平路那段,已经成为鞍山五村的停车位。”
![]()
日前,记者在四平路1020弄通道上看到,通道靠四平路这段,的确安装了转门,只能让行人通过。至于残疾人轮椅、童车等,需要绕行。
因为通道在这一端限制通行,所以,从转门进去的这一端相对于阜新路那一端,比较僻静。道路两侧没有安装隔离桩,于是就成了一些居民的停车位。有居民告诉记者,这些车一直停在这里,本来要确保畅通的通道,就变相成了他们固定的车位。
实地踏勘后看看能否优化
11月12日上午,四平路街道管理办丁主任告诉《老叶较真》记者, 四平路1020弄连接四平路这一段,用转门封起来,一方面是小区治安管理、封闭化管理等需求,四平路1020弄通道尽头需要设置门禁;另一方面,四平路1020弄通道作为城市隙地,长期以来也是广大居民往返四平路与阜新路的重要人行通道,不宜设置电子刷卡门禁,故最终选择了转门形式的门禁,既满足了广大居民的通行需求,也满足了鞍山五村小区日常管理需求。
![]()
针对居民反映残疾人车、轮椅和童车都不能通行的问题,丁主任说,目前,鞍山五村、公交新村均设有通往四平路的其他通道,居民可以从其他通道进出。
针对有些商户反映隔离桩离店门太近的问题,丁主任解释,他们设置隔离桩,是严格按照消防车通行不少于4米的要求设置的。受制于四平路1020弄路幅较窄,导致隔离桩离商铺的门比较近。接下来,他们会带着设计团队去实地踏勘,看看还有没有优化的空间。
丁主任告诉记者,设置隔离桩的目的,确实是为了确保道路安全畅通。
![]()
至于该通道有些区域为何成为部分居民的停车位问题,丁主任说,在将四平路1020弄通道委托给鞍山五村物业管理后,进出该通道的车辆实行鞍山五村小区停车收费标准,该收费并非针对四平路1020弄通道,而是将通道管理并入鞍山五村物业管理区域后的管理需要。
针对居民反映的通道不畅、路面停车的问题,经现场查看,主要系四平路1020弄个别商户门前的临时停车,街道已经要求物业公司加强管理。
城市隙地管理利用应符合居民需求
城市隙地通常指未命名、未纳入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的小路或闲置地块。如建筑间隙、桥下空间、道桥边角、用途不明的废弃地等。目前,我国尚未出台国家层面专门针对“城市隙地”的统一法规。但在地方实践中,管理要求常散见于生态空间、绿地管理和城市更新的相关规定中。
“城市隙地利用规划应该公众参与,听取利益相关方的意见。”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设计学院副院长黄建云教授说,在规划和改造过程中,应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广泛听取公众意见。这样才能确保隙地的改造真正符合社区居民的需求。
![]()
记者了解到,城市隙地的“出路”,在上海的管理实践中,有些被“纳管”,有些被进行创意改造,成为市民的口袋公园、社区花园或其他公益性服务设施。
以前,杨浦区长白新村街道松花江路95弄小区门前,一直有一条丁字形的“无名路”。作为未正式命名、未纳入上海市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系统的“城市隙地”,这里曾是城市管理“盲区”,面临停车乱象、人车混行、高峰时段堵成“瓶颈路”等问题,令附近几千名居民烦恼不已。2023年年底,经过多部门联动共治,这条“无名路”终于有了名字:“松花江路95弄通道”,并已顺利纳入上海市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系统,让“堵心路”变成居民出行的“舒心路”。
另一个典型案例是“创智农园”,这是上海首个位于开放街区的社区花园,坐落于杨浦区五角场街道创智坊居民区与创智天地园区之间,占地2200平方米。该园原为城市隙地,2016年改造建成包含集装箱改造的服务设施、稻田、湿地、朴门菜园及儿童活动区等复合空间。
据悉,上海目前共有“无名道路”1529条,已完成整治并落实长效管理措施的有1034条,占总数的67.6%;其他495条道路将逐步完成整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