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联合飞机公司发布的一段苏-57宣传视频,在迪拜航展开幕前一周突然引爆网络。环球网报道称,尾号“509”的苏-57首次在飞行中展示了前腹炸弹舱和侧导弹舱的开合过程,同时内外挂载的导弹配置也一览无遗。
这种精心设计的“剧透”手法,配合“设计师的智慧和飞行员的能力”这样的宣传语,显然是在为即将到来的迪拜航展造势。虽然俄罗斯国防部和航展官方都未予证实,但时间点的巧合与内容的针对性,已经让这场营销大戏的意图昭然若揭。
(图1)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回顾苏-57的国际亮相历程,从2024年中国航展的首次海外飞行表演,到2025年印度航展与F-35的同台竞技(图1),俄罗斯正在有条不紊地为这款隐形战机打造“国际明星”人设。
飞行员谢尔盖·博格丹的飞行特技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苏-57与F-35并肩停靠的照片更是在网络上疯传。这些精心策划的曝光,都在试图向潜在买家传递一个信息:苏-57完全有资格与西方顶级战机同场竞技。
然而,华丽的宣传背后是残酷的市场现实。尽管俄罗斯一直在积极推销苏-57,甚至提出联合生产、技术转让等优惠条件,但至今仍未获得任何实质性出口订单。
印度在考虑苏-57的同时,依然选择了法国的“阵风”战机;阿联酋在表达过兴趣后,最终转向了法国战机。这种“雷声大雨点小”的局面,暴露出苏-57在国际军火市场上遭遇的深层次困境。
(图2)
![]()
问题的核心在于,潜在买家对苏-57的实际性能始终心存疑虑。西方军事专家指出,其雷达反射截面约为0.5平方米,这个数据仅相当于改进型四代机,与真正的五代机标准相去甚远。
更关键的是,在乌克兰战场上,苏-57仅被用于在俄领空内执行远程打击任务,未能展示其作为空优战机的全面作战能力。这种“藏着掖着”的部署方式,反而加深了外界对其真实战力的质疑。
与此同时,全球五代机市场的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国的歼-35A(图2)据传将获得巴基斯坦的订单,土耳其的KAAN战机也已与印度尼西亚签约。这些新兴竞争者不仅技术不断进步,更重要的是能够提供更稳定的交付保障。
而俄罗斯受制于乌克兰战事和国内产能,连本国空军的换装需求都难以满足,更不用说保证对外交付的时效性了。正如一位观察家所言:“那些需要应对现实安全威胁的国家,等不起十年八年的交付周期。”
(图3)
![]()
地缘政治因素更是给苏-57的出口前景蒙上阴影。美国《通过制裁对抗美国对手法案》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每一个潜在买家的头顶。
阿联酋的案例就颇具代表性:最初对苏-57表现出兴趣,很可能是作为与美国进行F-35谈判的筹码;当F-35交易因政治原因搁浅后,阿联酋却转而选择了法国的“阵风”(图3)。这说明在中东地区,俄罗斯战机依然难以摆脱“备选项”的尴尬定位。
面对这些挑战,俄罗斯正在采取双管齐下的应对策略。一方面,联合飞机公司承诺扩大生产规模,加快交付速度;另一方面,不断强调苏-57的技术升级,包括人工智能集成、高超音速武器适配等“第六代技术”概念。但在国际买家看来,这些承诺需要与实际表现相匹配。如果苏-57不能在实战中证明自己,或者持续陷入交付延迟的困境,再炫酷的技术概念也难以为市场注入信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