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京报报道,近期的国际舞台上,美国政坛的混乱与对华关系的微妙变化形成了极具讽刺的对照。一边是华盛顿内部围绕权力与利益的激烈内斗,总统与前总统公开撕破脸;另一边是美国地方官员绕过联邦政府,扎堆奔赴中国寻求合作,特朗普最忌惮的“分裂”场景正在全面上演。
据《参考消息》援引彭博社报道,华盛顿州商务厅长阮卓作为该州2019年以来首位访华的商务厅长,独自率团参加中国进博会,直言“国家之间有矛盾,但我们州跟中国的合作能当底子”。几乎同时,俄勒冈州参议院议长也带着代表团走访多个中国城市,州议会早已通过深化对华交流的议案,去年对华农产品、木材贸易为该州提供了3.5万个就业岗位,没人愿意为联邦政府的政治博弈买单。更有消息称,FBI局长卡什·帕特尔上周秘密访问中国,与中方讨论芬太尼和执法问题,尽管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11月10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不掌握相关情况”,但多方信源的披露让这一短期秘密行程充满想象空间。
![]()
这些美国高官的访华行动,恰恰戳中了特朗普的软肋。特朗普政府上台后,一边挥舞关税大棒对华极限施压,一边通过各种手段扩张联邦权力,试图将各州绑在自己的政治战车上。可现实给了他响亮一击,华盛顿州作为波音公司重要制造基地,因中国航司暂停接收波音飞机,眼睁睁看着订单流失;俄勒冈州的农产品和木材出口高度依赖中国市场,联邦关税政策只会让本地就业雪上加霜。各州用脚投票的背后,是“美国反对美国”的政治现实——12个州的总检察长曾联名起诉特朗普未经国会批准加征关税,如今地方官员直接用访华行动绕开联邦限制,这种“软对抗”比法律诉讼更具冲击力。
就在地方与联邦渐行渐远之际,美国前总统拜登的出山让内斗局势火上浇油。82岁的拜登近期对特朗普展开猛烈抨击,直言其“拆掉了白宫东翼,也毁掉了美国民主制度”,指责他将有钱人利益凌驾于普通美国人之上,让整个美国蒙羞。这场骂战的导火索源于持续一个多月的政府停摆,特朗普本想以停摆为筹码打压民主党,却没想到导致五万航空行业人员及大量联邦雇员欠薪,民众怨声载道。更具象征意义的是白宫东翼改造事件,在拜登看来,这座建筑不仅是美国的象征,更是自己任期的“完美标志”,特朗普的拆除行为被解读为对过往政治遗产的否定,本质上是两党对“政治正统”的争夺。
两人的执政理念冲突早已不是秘密。拜登任内大力支持乌克兰,武器资金源源不断;特朗普上台后几乎切断对乌援助,即便泽连斯基亲自到访白宫也空手而归。这种差异延伸到内政外交各个层面,特朗普的商人思维让他凡事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为了中期选举可以不顾政府停摆对经济的冲击;拜登则更看重传统政治框架下的全局战略,对特朗普破坏体制的行为深恶痛绝。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扩张联邦权力的做法已引发反噬,纽约、新泽西、弗吉尼亚三州选举中共和党连败,摇摆州对其施政满意度下降,地方官员借访华宣示州权正是这种反噬的体现。
所谓“宪法被毁”的指责虽有夸张成分,却点出了美国政治体制的深层危机。联邦与州权的失衡、两党斗争的极化,让曾经被奉为圭臬的制衡机制形同虚设。最高法院虽就特朗普“对等关税”召开听证会,即便最终判决其败诉,美国实际关税率仍高于年初,特朗普还可通过122条款、301条款等继续推行贸易保护政策。这种不确定性让各州不得不自寻出路,中美地方层面的“一轨半”外交应运而生,成为填补两国关系缝隙的“腻子”。
![]()
特朗普最怕的混乱正在全面蔓延:地方不听指挥、党内大佬发难、民生问题凸显。那些对华贸易依存度高的州大概率会跟进访华,而限制中国投资的州也可能因经济压力调整立场。美国的政治困局告诉我们,当国内治理陷入内耗,对外政策缺乏连贯性,即便是超级大国也难以维持统一立场。拜登与特朗普的骂战还会持续,地方与联邦的博弈也不会停止,但这些闹剧背后,是美国必须面对的现实——再不摒弃零和思维、停止内耗,不仅会错失发展机遇,更会让所谓的“民主制度”在无休止的斗争中逐渐失能。国际社会早已看清,一个分裂的美国,注定难以继续维持过去的影响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