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次分枪都被分到 E 区,总怕到我跑的时候补给没了、赛道堵了,连成绩都比前面的人慢!” 后台这条留言,戳中了太多 “后半程跑者” 的焦虑。
作为从 “次次垫底” 跑到能稳定破 3 的马拉松博主,我太懂这种感受:第一次跑全马被分在最后一区,看着前面的人浩浩荡荡出发,自己站在人群里攥着号码布慌神,总觉得 “慢一步就处处吃亏”。可跑过 20 场全马后才明白:马拉松后面的人,不仅不吃亏,反而能撞见前面的人看不到的风景。
01
先破个误区:后面的人,真的会缺补给吗?
“前面的人把能量胶抢光了,后面的只能喝白水!” 这是后半程跑者最担心的事,可我用 10 次后半程参赛经历证明:这种情况,大多是 “想多了”。
去年北马我被分在 D 区,7:50 才出发,跑到 15 公里补给站时,心里还在打鼓 “会不会没胶了”,结果志愿者笑着递来两盒:“专门给后面的跑友留的,怕你们不够吃!” 后来跟组委会朋友聊才知道,所有补给站都会按 “超参赛人数 120%” 备物资,能量胶、盐丸、水果会分批次补充,甚至后半程还会加备热粥、香蕉 —— 就怕慢的跑友饿肚子。
![]()
反而有次我在 A 区出发,前 5 公里补给站挤得水泄不通,想拿瓶水都要排队,最后只能举着水跑,溅得满身都是;而去年在 E 区跑深圳马,补给站不用挤,志愿者还会帮你拧开瓶盖,甚至提醒 “前面 2 公里有厕所,别着急”。
真遇到局部补给不足也别怕,我总结了个 “后半程补给小技巧”:赛前在腰包揣 2 根自己常吃的能量胶、1 包盐丸,万一某站没补给,直接用自己的;遇到水果站多拿两个小番茄、橙子,既能补能量,又能当水喝。跑友老周就靠这招,去年在 E 区跑完全马,全程没断过补给,还说 “后面的补给站更贴心”。
02
赛道上的 “隐藏福利”:后面的人,反而跑得更顺
“前面的人挡路,后面的只能绕着跑,配速都被打乱!” 这是另一个常见的担心,可实际跑下来才发现:后半程出发,反而能避开最头疼的 “拥堵期”。
我第一次跑全马在 C 区,出发时前面的人密密麻麻,前 3 公里都在 “钻缝跑”,配速比计划慢了 20 秒;后来在 E 区跑杭州马,出发时赛道已经宽敞很多,不用躲人,跑姿都能放开,前 5 公里就比计划快了 10 秒。而且前面的人跑过之后,赛道上的水洼、杂物会被清洁队及时清理,后面的人不用小心翼翼躲障碍,反而更安全。
![]()
还有个意外惊喜:后面的人能看到更多 “温暖瞬间”。去年在 E 区跑厦马,30 公里处看到清洁阿姨跟着跑者捡垃圾,边捡边喊 “加油”;35 公里处有个小朋友举着 “叔叔阿姨别放弃” 的牌子,专门等后面的跑者;甚至有志愿者看到我腿抽筋,跑着递来肌效贴 —— 这些画面,前面的人可能因为赶速度,根本没注意到。
跑友小夏就特别喜欢跑后半程:“我跑得慢,前面的人都跑远了,我能慢慢看赛道风景,还能跟志愿者聊两句,感觉不是在比赛,是在享受跑步。” 其实马拉松的赛道,从来不是 “抢着跑才好”,慢一点,反而能撞见更多温柔。
03
成绩公平吗?净计时 + 自身节奏,才是关键
“后面出发的人,总时间比前面的人长,成绩吃亏!” 这是最容易被误解的点,其实懂行的跑友都知道:马拉松成绩看的是 “净计时”,跟出发顺序无关。
所谓净计时,就是从你跨过起点计时毯开始,到冲过终点计时毯结束,分枪出发的时间差会被自动扣除。比如 A 区 7:30 出发,B 区 7:50 出发,A 区跑友总时间 3 小时,净计时就是 3 小时;B 区跑友总时间 3 小时 20 分,净计时还是 3 小时,两者成绩完全公平。我身边有个跑友,每次都被分在最后一区,却靠稳定的净计时,连续两年跑进 3 小时,比很多 A 区出发的跑友还快。
![]()
反而对后半程跑者来说,更重要的是 “找到自己的节奏”,不用被前面的人带乱。我之前在 A 区出发,看到别人都跑得很快,自己也跟着加速,结果前半程就把体力耗光,后半程掉速严重;后来在 E 区出发,身边都是同配速的跑友,不用刻意追,反而能稳住节奏,全程配速波动不超过 10 秒。
跑友阿凯的经历更典型:他第一次在 B 区出发,被前面的人带得跑快了,全马 35 公里就抽筋退赛;第二次在 E 区出发,按自己的配速跑,反而轻松完赛,还 PB 了 15 分钟。所以说,成绩好不好,跟在前面还是后面没关系,跟能不能守住自己的节奏才有关。
04
个小建议:把 “担心” 变成 “优势”
如果你也常跑后半程,这 3 个小技巧能帮你跑得更舒服:
提前规划补给:赛前在腰包揣 2 根自己常吃的能量胶、1 包盐丸,再带一小瓶电解质水,万一某站补给不足,也能应对;
善用 “宽松赛道”:后半程赛道不挤,可适当调整跑姿,比如加快步频、减小步幅,减少能量消耗;遇到上坡,提前放慢速度,保存体力;
享受 “慢风景”:不用急着冲成绩,跑的时候多看看路边的观众、志愿者,甚至赛道旁的花草,马拉松的意义,从来不是 “快”,而是 “坚持到最后”。
05
最后想说:马拉松没有 “吃亏的人”,只有 “不同的风景”
跑了 20 场全马,我从最初怕被分到后面,到现在反而更喜欢后半程 —— 因为我发现:前面的人能看到起点的热闹,后面的人能看到终点的坚持;前面的人能感受出发的激情,后面的人能收获更多的温暖。
![]()
马拉松从来不是一场 “抢位置” 的比赛,而是一场 “和自己对话” 的旅程。不管你在前面还是后面,只要你在跑道上,只要你没放弃,你就是自己的英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