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声明:本文根据资料改编创作,情节均为虚构故事。
所有人物、地点和事件均为艺术加工,与现实无关,图片仅用叙事呈现。
本文旨在宣扬人间正义、杜绝犯罪发生!
01
2004年7月7日,重庆市公安局刑警总队督导组组长王秉德带着两名干警,从主城区驱车赶往奉节县。
车窗外,长江三峡的壮美风光一晃而过,但王秉德无心欣赏。
他手里拿着一份厚厚的案卷,眉头紧锁。
这起发生在3月11日的命案,已经悬而未决四个月了。
死者史丽华,42岁,奉节县外贸公司会计。
![]()
两年前离婚,独自抚养儿子。
去年儿子考上大学后,她一个人住在外贸公司的宿舍里。
3月11日上午11点20分,有人发现她死在家中的床上。
「这个案子看起来很简单,但仔细一想,处处都透着古怪。」王秉德对同事说道。
案发现场确实奇怪。
史丽华的家里没有打斗痕迹,东西摆放整齐,不像是被翻抢过。
死者身上有9处刺伤,致命伤在心脏和肝脏,显然是被人用匕首反复捅刺致死。
最让人费解的是,她手袋里的1000元现金原封未动,但价值11万多元的存折和一些借条却不见了。
「谁见过抢劫犯会留下现金不要的?」王秉德心里一直有这个疑问。
更奇怪的事情还在后头。
据史丽华的邻居反映,案发前一天,史丽华曾经跟人提起,有人要给她送包裹。
警方调查通话记录发现,从3月3日到3月9日,有人用同一张电话卡,在不同的公用电话亭给史丽华打过多次电话。
这个神秘来电者还打电话到银行,咨询电话转账的问题。
案发后,这张电话卡就再也没有使用过。
「这说明什么?说明凶手是有预谋的,而且很可能认识死者。」王秉德在心里分析着。
但是,当地警方排查了史丽华的所有社会关系,包括亲戚朋友、同事同学,甚至前夫,都没有发现可疑的人。
案子就这样卡住了。
王秉德决定从另一个角度入手。他开始调查史丽华工作的外贸公司。
奉节县外贸公司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有职工100多人,主要从事农产品出口业务。
但近几年经营状况不好,已经到了破产清算的边缘。
「你们知道吗,史丽华出事前,公司里正在闹事。」一个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职工偷偷告诉王秉德,
「大家都怀疑公司账目有问题,好几个职工联合起来要查账。史丽华是会计,她肯定知道公司的财务状况。」
这个消息让王秉德眼前一亮。他继续深挖,发现事情远比想象的复杂。
原来,外贸公司在申请破产清算前,公司账上还有不少资金和资产。
但是随着破产程序的推进,这些钱却神秘消失了。
职工们怀疑有人在破产清算中做手脚,转移了公司资产。
「史丽华作为会计,肯定掌握着这些内幕。」王秉德心里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
「会不会有人为了灭口,才对她下毒手?」
但是,如果真是这样,凶手为什么要拿走存折?为什么要留下现金制造抢劫的假象?
「这个案子绝对不简单。」王秉德暗下决心,「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
![]()
02
然而,王秉德的调查很快遇到了阻力。
「王队长,这个案子就是普通的入室抢劫杀人,你们不要想太多了。」奉节县公安局的一位副局长对王秉德说,
「我们已经尽力了,实在是没有线索。」
但王秉德不这么认为。他开始暗中调查外贸公司的财务状况。
通过银行调取的流水记录显示,外贸公司在申请破产前的半年里,账上的资金确实在大量流失。
有些转账记录很可疑,转账金额巨大,但收款方都是一些从来没有业务往来的公司。
「这明显是在转移资产。」王秉德心里更加确定了自己的判断。
他找到了几个参与查账的职工,想了解更多内情。
但这些人的态度都很奇怪,有些人支支吾吾不愿多说,有些人干脆避而不见。
终于,一个老职工在酒后对王秉德透露了一些情况:
「史会计确实知道不少事情。她手里有一些账目和票据,能证明公司资产转移的事。她还跟我们说过,如果公司真的破产,她要把这些证据交给相关部门。」
「那这些证据现在在哪里?」王秉德急忙问。
「不知道。史会计出事后,我们也找过,但什么都没找到。可能被凶手拿走了吧。」老职工摇摇头说。
王秉德心里更加疑惑了。
如果凶手的目的是拿走证据,为什么还要拿存折?如果是为了抢钱,为什么还要留下现金?
就在这时,「王队长,我们发现了一个重要情况。」奉节县刑警大队的小李气喘吁吁地跑来报告,
「4月12日晚上,史丽华家里又出事了。」
原来,在史丽华遇害一个月后的4月12日深夜,有人再次闯入了她的家中。
这次,神秘人翻箱倒柜,把家里搞得一片狼藉,但奇怪的是,家里值钱的东西一样都没有少。
「这说明什么?说明第二次入室的人不是为了偷东西,而是在找什么特定的东西。」王秉德分析道。
这个发现让整个案子有了新的方向。
王秉德开始怀疑,史丽华的死可能真的不是单纯的抢劫杀人,而是有人为了灭口,同时为了拿走她手中的关键证据。
但是,谁有这么大的能量?又是什么证据让他们不惜杀人灭口?
王秉德决定从外贸公司的高层入手。
他调查了公司的所有领导干部,包括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总监等等。
这些人在公司破产清算中都有巨大的利益关系。
「如果史丽华手里真有什么证据,能够证明这些人在破产中转移资产,那他们确实有杀人的动机。」王秉德心里想着。
但是,当他试图深入调查这些人时,却遇到了更大的阻力。
「王队长,这个案子涉及面太广,影响不好。上面的意思是,你们重点查抢劫杀人就行了,不要扩大化。」县局领导多次找王秉德谈话,暗示他不要深挖下去。
甚至有人直接警告他:「有些事情,知道得太多对你没好处。」
王秉德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他意识到,这起案子背后可能涉及的利益集团比他想象的更加复杂和强大。
「看来,这个案子不仅仅是杀人案这么简单。」王秉德暗自下定决心,
「越是有人不让我查,我越要查个明白。」
![]()
03
2004年8月24日,奉节县公安局的几名民警来到新民镇尖角乡进行常规户口检查。
当他们来到一户姓柳的人家时,一个22岁的年轻男子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这个叫柳红俊的男子看起来很紧张,当民警询问他的基本情况时,他的回答前后矛盾,神色慌张。
更重要的是,他的相貌特征与史丽华案中那个「送包裹」的神秘男子极为相似。
「你最近都在哪里?有没有去过县城?」民警随口问道。
「没有,我一直在家。」柳红俊急忙否认,但他的眼神明显在躲闪。
民警觉得有问题,借故拿走了柳红俊的一张近期照片。
当他们离开时,听到身后传来急促的电话声:「喂,不好了,民警把你照片拿走了!」
这个细节让民警更加怀疑。
他们立即将照片带回局里,与史丽华案的相关物证进行比对。
「就是他!」一个目击证人指着照片说,「这就是那天在史丽华家附近出现过的男子。」
案情有了重大突破。
警方很快查明,柳红俊还有一个同伙叫刘启罡,23岁,两人都是无业游民。
让人意外的是,他们与史丽华的儿子曾经是同学。
「原来凶手真的认识死者。」王秉德心里的疑惑终于有了答案。
但是,当警方准备抓捕这两个人时,发现他们已经逃到了万州。
奉节警方立即赶赴万州,经过三天三夜的蹲守,终于在8月28日将正准备潜逃的柳红俊和刘启罡抓获。
面对铁证,两人很快供认了杀害史丽华的犯罪事实。
原来,柳红俊和刘启罡知道史丽华是外贸公司的会计,以为她很有钱。
3月初,两人密谋抢劫。柳红俊多次打电话给史丽华,谎称有包裹要送给她。
3月10日中午,柳红俊再次打电话确认史丽华在家,然后两人提着一袋水果来到她家。
史丽华开门后,两人立即掏出刀子,用绳子捆住她的手脚,逼她交出存折和密码。
「求求你们,不要杀我,钱都给你们。」史丽华跪在地上苦苦哀求了整整8个小时。
但两个凶手害怕事情败露,还是残忍地杀死了她。
为了迷惑警方,他们故意将1000元现金放回史丽华的手袋里,制造抢劫未遂的假象。
案件到这里似乎已经真相大白,但王秉德心里还有疑问。
「你们有没有拿走别的东西?比如一些文件或者票据?」王秉德问道。
「没有,我们只要了钱和存折。」柳红俊回答。
「那4月12日晚上,是谁又进了史丽华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