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南昌市东湖区的滕王阁,是1000多年来历次重建中规模最大的一座,阁中有当年宴会场景的复原塑像和光电再现。
![]()
就拿旅行这件事来说吧,我们时常受到“不要自我设限”的激励,以为既然要旅行,就该豪情满溢,展放胸襟,例如,“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关山月》)或者随心而行,以至于忘我,例如,“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然而,笔者却要来一次“自我设限的旅行”,就是不被“漫游”“壮游”或是“说走就走”这些传统与时尚束缚,而是拿出“螺蛳壳里做道场”的巧思,加上“耳挖勺里炒芝麻”的精细,专注于一时一地。于是,中秋方过,重阳将至,笔者决定花上两三天时间,专心致志于南昌市东湖区,吃住行都在这里,所思所想也在这里,而且只在这里选择一两个题目,游赏透彻,借此管窥南昌之渊深。
方才忘记讲了,笔者这次游赏的核心是美食,但如果胡乱吃将过去,仿佛对南昌东湖区不够尊重。那么怎么办呢?好吧,东湖区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举办过两场极其重要的宴会,我们不妨钩沉这两场宴会的菜品,然后找出与今天相对应的菜肴,来一场寻章摘句般的细品细嚼。
这第一场宴会,发生在1927年7月31日晚上,宴会主人是朱德,当时他担任南昌市公安局局长和军官教育团团长,客人是敌军两个主力团的团长、副团长等主要军官,地点在嘉宾楼,如今的地址是东湖区大士院街171号。
早上笔者来到民德路的一家茶馆,室内高阔轩敞,是由旧厂房改造而成,茶单传统与时尚兼备,茶点则是以传统为主。笔者品尝了一茶一点一菜。茶是本地绿茶,点心是著名的凉拌米粉。有人考证,认为米粉发明于秦始皇平定百越时期,距今2000多年。如果此事确切,那么南昌的米粉可能就是那位日后的南越王赵佗南征时带来的技术,或者是他的部下就地发明的。此事想一想就有趣,当年赵佗将军率领50万兵马和上百万担任后勤供应的民众,赶着猪羊鸭鹅南行,沿途还发明了米粉,自此,南昌有了米粉,而广东则有了猪肉“八刀汤”。南昌米粉的品质没的说,妙处则在于调味,酱使其得味,油使其得润,葱花和萝卜丁使其得鲜,花生米使其香脆,剁椒使其振豁胃口,这样一碗凉拌米粉下肚,笔者不禁暗自生恨,为什么我家附近就没有凉拌米粉店!
笔者点的“一菜”是凉拌柚子皮。其实笔者很早就知道,南昌人擅长食“皮”,像橘子皮、柚子皮、萝卜皮、冬瓜皮、丝瓜皮、籽瓜皮、西瓜皮皆可入肴。凉拌柚子皮幽远的馨香和鲜辣的滋味,令笔者胃口大开。有唐诗为证:“病起乍尝新橘柚,秋深初换旧衣裳。”(韩偓《秋深闲兴》)柚子皮有药性,能止咳化痰,这道小菜正是秋冬风寒多发时节的恩物。
北宋江西诗派的创建者黄庭坚对柚子的“品格”有高见,他认为,人在年轻的时候宜志存高远,“天上麒麟来下瑞,江南橘柚间生贤。”(《送徐隐父宰余干二首》)就是年轻人要比照古代先贤,有所自律,有所向往,有所行动。到了年龄渐长,便该有哲思,有家常了,“市门晓日鱼虾白,邻舍秋风橘柚黄。去马来舟争岁月,老僧元不下胡床。”(《客自潭府来称明因寺僧作静照堂求予作》)这是说中年人要学习橘柚精神,不畏世事,不惧尘眼,自立自为。等到年老退居之时,便是:“老身风波谙世味,如食橘柚知甘酸。麒麟图画偶然耳,半枕百年梦邯郸。”(《送刘道纯》)
午餐时笔者来到嘉宾楼,望见门边的墙壁上张挂有说明,讲述朱德当年在此请客的历史事件,还介绍了那晚的几道热菜。他们没介绍那晚的凉菜,让笔者有一点点失望,在那桌宴席上,至少凉拌柚子皮该有吧,哪怕凉拌橘皮丝也行,这是本地风光,不可不备。还有,皮蛋也应该上桌,南昌人很是擅长吃皮蛋,不单单保留有传统吃法,现如今已经发明出皮蛋粽子,甚至皮蛋咖啡了。
好吧,热菜就热菜吧,其中一道“三杯鸡”与笔者有些渊源。20世纪90年代初,笔者在北京一家台湾馆子第一次品尝这道菜,结果将其当做台湾菜,误会了20多年,后来才知道这是江西客家人的一道名菜,近来已传遍全球。传说三杯鸡与爱国英雄文天祥有关,后代江西人在他的祭日会供上这道菜,调料是甜酒酿、酱油和猪油各一杯。在南昌东湖区品尝此味,心中难免涌动历史兴亡之慨,恰如李白在《金陵三首》所言:“六代兴亡国,三杯为尔歌。”
站在嘉宾楼门前,笔者在想,李白的“三杯”并非“三杯鸡”,而是讲许多杯酒,朱德请客那晚也饮了许多杯酒吧。当时距离“南昌起义”爆发只有几个小时,他在此请客是完成中共前敌委员会交办的特殊任务,要用同乡、同学、同袍等旧谊,拖住敌军主力的军官们,为起义成功制造先机。“万里横戈探虎穴,三杯拔剑舞龙泉。”(《送羽林陶将军》)李白所言情景自古皆然,大将军既要有攻防之能,又要有周旋之智。
现在我们谈谈南昌东湖区历史上的第二场宴会,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与“滕王阁宴”。这是一场典型的唐代州郡宴会,因逢盛时“九九重阳”,又有盛事“重修滕王阁完工”,宴会规模想必很大。主持此盛事的是洪州(南昌)都督阎伯屿,也有人认为他的职务是洪州刺史(吴楚材《古文观止》:“咸亨二年,阎伯屿为洪州牧。”)总之,他是当年洪州的长官。
今天南昌市东湖区的滕王阁,是1000多年来历次重建中规模最大的一座,阁中有当年宴会场景的复原塑像和光电再现。当然了,这座建筑得享盛名,乃是“景以文传”的典型事件,也就是阎刺史举办宴会的那天,青年才俊王勃南行经过洪州,恰好:“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于是,王勃即席创作了这篇千古名作《滕王阁序》。
宴会前后有关阎刺史种种自私的传言,笔者并不深信。站在滕王阁上,凭栏远眺,自然心生豪情,作出好文章是应有之事。况且,阎刺史召集这个诗酒之会,原本就是想要求得一篇名构佳作为滕王阁传名,王勃躬逢其盛,作《滕王阁序》以奉主人,算是为客之道,也是宾主相得,所以,滕王阁以文传名至今,少不了阎刺史的一份功劳。
话题扯远了,我们要谈的不是文章,也不是风光,而是这场宴会的菜肴。既然是州郡长官主持的正式宴会,自然是依照唐朝礼制,州府宴会“陈鼎俎,具牲醴”。但那天的宴会到底上了些什么菜呢?我们还是依照考据学的研究方法,从《滕王阁序》里找线索。
王勃说:“时维九月,序属三秋。”这个时候,洪州的莲藕正当其时。笔者在东湖区街头时常见到游人捧着“南昌拌藕片”边走边食,藕片圆似满月,色若朱砂,酸辣甜咸,令观者食指大动。
中国食藕的历史太早了,汉唐1000年里,有一道非常流行的名菜“蒸藕”,滕王阁的宴席上应当会有这道时令菜。《齐民要术》记载着烹调方法:“水和稻穰,糠揩令净。斫去节,与蜜灌孔里使满,溲苏面,封下头,蒸。除面,写去蜜,削去皮,以刀截,奠之。又云:夏生冬熟,双奠亦得。”这道菜怎么看怎么像是今天的“酿藕”,我们北方将其称作“糯米藕”,不同之处在于,当年是“夏天食生藕,冬季食熟藕”。滕王阁宴在秋天举行,所以“双奠亦得”,也就是生熟双拼吧。
这几日,笔者在南昌东湖区没少吃“南昌酱鸭”,滋味隽久,辣虽不重却深邃,是一道难得的佐酒佳肴。《滕王阁序》里最著名的句子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何为“鹜”?野鸭也。每年秋季候鸟南飞,青头鸭会来到南昌周边的湖泊河流小憩或过冬。在唐代,有一道名菜叫“青头鸭羹”,记载在《食医心鉴》上,不单味美,还有药效:“青头鸭一只,萝卜根、冬瓜、葱白各四两,右如法羹煮,盐醋调和。空心食,白煮亦佳。”那天的滕王阁宴上,阎刺史必定请来不少本地耆老硕儒,席上备一道“青头鸭羹”,既是时令佳品,又能体贴老年男子松动的牙齿,算得上是主雅客贤了。
其实,从《滕王阁序》里找线索,我们还能找出不少唐代名菜,鱼啊、雁啊、蔬菜啊、菰米啊,几乎可以凑成一桌唐代筵席。然而,谈美食的文章不宜太长,就写到这里吧,日后若是再有机缘来南昌东湖区游赏,届时再写。
(作者系著名作家、天津作协副主席)
作者:龙一
文字编辑:杨雪
新媒体编辑:石伟强
审核:周佳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