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甘肃省张掖市第六届运动会上,民乐县参赛学生表现惊艳,在乒乓球、篮球、足球等六个项目中,一举斩获5个单项第一名、14个单项第二名和3个团体冠军,创下历史最佳成绩。这些成绩不仅是民乐县学校体育成果的集中体现,更是该县持续深化体教融合、推动青少年全面发展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民乐县以“体教融合”为抓手,持续完善学校体育工作机制,从课程建设、活动开展、社团打造、赛事组织等方面系统推进,全面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每到大课间和社团活动时间,民联镇寄宿制小学学生们整齐划一地在操场集合、列队,有力地挥拳、推掌、踢腿、蹲马步……铿锵有力的练操声此起彼伏,学生一起做“硬核”武术操,场面蔚为壮观。
民联镇寄宿制小学的“民俗体育大课堂”已成为特色体育课程的一张亮丽名片。学生们不仅学习四家武术、舞狮等传统项目,还在锻炼中感悟文化内涵。
课程建设方面,民乐县各学校在落实国家课程的基础上,积极优化校本课程,不断拓展体育项目种类,巩固校园足球、篮球等品牌项目优势,积极引入武术、体操等多元内容。“我们打破‘体育即训练’的固有观念,通过创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让体育课成为一段充满趣味与挑战的成长旅程。”民联镇寄宿制小学体育教师张栋说。
为了确保学生每天有足够的体育活动时间,民乐县各中小学积极落实“中小学生每天校内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两小时”的要求,精心设计“阳光大课间”和课间活动。
每天的“阳光大课间”和课间15分钟,民乐县3万余名学生走出教室、奔向操场。武术、功夫扇、健身操、跳绳等活动轮番登场,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运动中享受乐趣。
除常规广播体操外,各学校还融入特色健身操、武术操和小型体育游戏,体育老师全程参与班级活动,指导学生规范动作。民乐县初级实验中学通过激情跑操、健身操、体能锻炼等活动,激发学生运动热情;六坝寄宿制小学则将跳房子、踢毽子等传统项目,与拔河、呼啦圈接力、毛毛虫竞走等趣味运动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锻炼身体。
不仅如此,各校还通过开设门类齐全、活动丰富的体育社团,营造出生机勃勃的校园体育文化。文化产业园区小学的体育社团课程体系丰富多样,篮球、跳绳、足球等10门特色课程深受学生喜爱;思源实验学校先后组建了篮球、足球、武术、轮滑等多个特色社团,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运动技能和团队意识……
“民乐县始终坚持将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各学校立足地域特色,依托社团建设,积极回应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形成了‘一班一品’‘一校多品’的生动格局。”民乐县体育运动中心主任项培伟说。
此外,民乐县还十分注重体育赛事的组织与开展,通过举办各类赛事,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
今年以来,全县共举办青少年足球、田径、跳绳等县级锦标赛3次,开展校级足球、篮球赛事25场,青少年运动员以赛促练、锤炼意志、提升技能。同时,民乐县与市体育局协同建立“校际联赛—区县联赛—市青少年锦标赛”三级竞赛体系,每年积极组队参加全市田径、球类等赛事,实现“人人有项目、校校有队伍、月月有比赛”。
在“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模式推动下,民乐县重点发展球类、田径等项目,已成功创建18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体教融合不是体育与教育的简单相加,而是功能互补、协同育人的有机整体。”民乐县教育局局长穆尚余表示,将继续深化“体教融合”改革,不断丰富体育课程内容、完善赛事活动体系,让“身上有汗、眼里有光、脚下有力”成为全县青少年最美的成长注脚。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郑芃生 通讯员 陈有金)
作者:郑芃生 陈有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