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施剑松 通讯员 赵长顺)沙袋负重跑有几种方法?利用扁担和小推车运送沙袋怎样做到稳定、省力、安全?日前,在北京市密云区新农村小学,一张巨幅“密云水库”平面图前,一堂《沙袋筑坝——体能负重练习》体育课正在进行。学生们热身、负重、往返、垒砌……一条“拦洪水坝”很快建成。这就是这所农村小学正在探索的“强身+铸魂”双效体育课堂。
“‘水库精神’是我们独有的育人资源,我们追求的是学生身体成长与精神培育的高效‘双课堂’。”校长王燕介绍,密云区新农村小学作为一所移民子弟学校,将爱国、奉献、拼搏、创新作为学校的育人画像。在体育课堂中,通过“故事引入—活动渗透—评价强化”三步法,让精神教育自然融入锻炼过程。比如,分享移民奋斗故事,设计“移民筑路”“小组物资运输”等团体活动。评价环节增设“精神表现评价”,表彰“拼搏小标兵”“团结小能手”。
“在设计‘筑’水库大坝的体育活动时,当沙袋压在肩上,学生知道他们扛起的不是一个沙袋,而是整个家园的重量。”赵国利、胡浩等体育教师探索“高效锻炼”,将展现“负重跑”拼搏劲头与渗透“水库移民精神”家国情怀相结合。他们根据低、中、高年级学生的体质差异,分层设置锻炼目标与内容:低年级以“协调性启蒙”为主、中年级以“耐力与力量基础”为重、高年级以“体能提升与技巧突破”为目标。
“在‘筑’大坝游戏中推小推车运送砖头、沙袋,能锻炼平衡和专注力,我的精神特别放松,课堂上走神和犯困都少了。”五年级学生王可彤觉得,每天的课间十五分钟都让她心情特别舒畅,身体也跟着更有活力。
“体育要出出汗,更要润润心。密云区全力打造‘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校园体育文化。”密云区教委副主任尹玲玲介绍,全区各校深入挖掘和传承本地、本校的体育传统特色,将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引入校园。同时,推进“课程思政”在体育学科中深度融合,实现价值引领、精神塑造,达成“以体育智、以体育心”。
“体育与健康工作作为立德树人的主要内容和途径,密云区坚定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构建以运动干预、卫生保健、心理疏导、营养指导为一体的‘大健康’教育格局。”密云区教委主任杨福军表示,全区将因校制宜制定精准化提升方案,促进学校体育与健康工作科学化、高效化、特色化发展。
作者:施剑松 赵长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