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中旬,一名日本记者面对中国学者代表,情绪激动地喊道:“像薛剑这样的人必须驱逐,要是100多年前,我们早就直接打过去了。”
这不是一句简单的言辞冲动,它背后隐藏着日本右翼对于历史的执念和现实的焦虑。到底是什么让一名记者在公开场合如此激动?中国外交官薛剑,又为中方表达了怎样的立场?
![]()
要解开这两个疑问,我们得把时间往前拨几天,看看这场风波是怎么一步步酝酿起来的。
高市早苗是这场风波的第一根导火索。她刚上任日本首相不久,在国会预算委员会上首次亮相,就把“台海有事”与“日本存亡危机”绑在一起,还明确表示“不能排除动用武力”。这番话的分量不轻,直接让整个地区的神经绷紧了。
![]()
一国领导人公开喊话,要为台海冲突做军事准备,这不仅是对中国的挑衅,也是对战后秩序的挑战。高市的发言很快引发轩然大波,但奇怪的是,日本国内主流媒体却选择了沉默。
正当日本政界继续渲染“安全焦虑”,中国驻大阪总领事薛剑在社交媒体上做出回应。他转发了相关报道,写下了一句极为犀利的评论:“擅自伸过来的肮脏脑袋,只能毫不犹豫地砍掉。你做好觉悟了吗?”
![]()
这句话一出,立刻引爆了日本媒体圈和右翼舆论。不少日本记者和政客开始围攻薛剑,称他“语言威胁”“外交失格”,甚至有人直接建议将他驱逐出境,还有人把这段评论举报为“死亡威胁”。
这场风波迅速升级为一场外交争议。美国驻日大使伊曼纽尔也下场,不但转发了薛剑的原文,还阴阳怪气地加了一句“面具掉落”。美方的参与,让原本是中日之间的舆论冲突,变成了中美日三边角力的延伸。
![]()
薛剑到底说了什么?事实上,他只是重申了中国的一贯立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任何外部势力都不得干涉。
这种表态并不新鲜,中国外交官在各种场合都说过类似的话。之所以这次掀起轩然大波,并不是内容本身的问题,而是说出了一个“过于真实”的事实——对中国来说,台湾问题没有妥协空间。
![]()
更有意思的是,一些日本记者开始把这场外交回应“历史化”。
比如石井孝明,他在社交媒体上公开表示:“如果放在100多年前,中国说出这种话,日本早就直接打过去了。”他还要求日本政府将薛剑逐出日本。这种言论的背后,透露出一种强烈的历史怀旧情绪,仿佛还沉浸在殖民主义的幻梦中。
![]()
在东京举行的外国特派员协会研讨会上,另一位名叫山田隆史的记者面对中国学者高声说道:“这样的言论已经触碰了日本的底线。100多年前我们就直接打了!”这番话不仅打破了学术讨论的氛围,还把中日之间的历史问题重新拉回了聚光灯下。
山田口中的“中国学者”薛剑,并非外交系统人员,而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位历史研究员。他正在日本访学,并参与了NHK纪录片《战争记忆的十字路口》的拍摄。
![]()
引发争议的,是他在东京大学讲座中提出的一段陈述。他指出,日本现行中学教科书中,对1931年至1945年战争的描述仍存在“受害者化”倾向,有意模糊侵略与战争责任。
他还援引南京大屠杀与731部队的史料,强调日本社会必须直面历史,不能用沉默去掩盖过去的罪行。这番话虽然尖锐,但属于正常的学术讨论。
![]()
可就在这个时候,山田隆史突然“破防”,不但公开叫嚣要驱逐薛剑,还在接受《产经新闻》采访时,拿出明治维新后的扩张史,暗示日本曾经的“强硬手段”是合理的。这种说法,在中日两国舆论场上都引起了强烈反响。
中国驻日使馆迅速做出回应。发言人强调,薛剑的学术观点基于史料,是正常的学术探讨,任何将学术问题政治化、甚至暴力化的做法都不被接受。中方不会容忍学术自由被污名,也不会接受对历史的选择性记忆。
![]()
这场从外交回应延伸到学术争端的风波,迅速影响了中日民间交流。原定于12月举行的“中日青年文化论坛”出现波动,部分日本团体提出延期或暂停合作。同时,中国留学生组织了“历史真相分享会”,通过展示文献史料,表达对历史的敬畏。
日本一些和平团体也发出了声音。“继承和发展村山谈话会”发表声明,谴责山田言论违背和平宪法精神,并发起了“正视历史、共促和平”的签名活动,短短三天内就收集到两万多个日本民众签名。
![]()
这并不是日本第一次在历史问题上“翻车”。在风波爆发前不久,日本文部科学省公布了2026年教科书审定结果。有三家出版社删除了“从军慰安妇”相关内容。这种“历史淡化”的做法,再次加剧了中日之间的认知鸿沟。
中日之间的矛盾并不只是外交层面的语言交锋,更是深层次的历史记忆之争。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付出了3500万人的牺牲,但战后的处理却存在隐痛。德国彻底清算了纳粹罪行,而日本的军国主义体系却在冷战格局庇护下部分保留了下来。
![]()
正因为日本没有彻底反思历史,也就难以建立真正的敬畏感。这就是为什么今天的日本政客和媒体,总是敢于用“十九世纪的逻辑”来评判中国的行为。他们幻想回到那个“坚船利炮说了算”的旧时代,却忽视了现实世界秩序的变化。
今天的中国,已经不再是过去那个积贫积弱的国家。面对挑衅,中国不仅有坚决的态度,还有足够的能力反击。中国外交官展现出的坚定,正是在传递一个清晰的信号——主权问题不容谈判,历史真相不容篡改。
![]()
在面对日本右翼媒体“驱逐论”时,中国国内舆论场形成了高度共识。大家普遍认为,外交官说出国家立场理所当然,日本一些人却拿着19世纪的态度来解读21世纪的中国,只能说明他们对现实的认知严重滞后。
更关键的是,这场风波暴露出日本国内极端声音正在借助国际舞台不断试探底线。从高市早苗的“武力介入”言论,到部分媒体对薛剑的攻击,日本右翼正试图将“安全焦虑”包装成对外政策的正当性。
![]()
但他们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亚洲早已不是西方殖民的后花园。中国的强大来自于发展与稳定,而不是靠战争与扩张。谁想用历史来掩盖现实,最终只会被现实打脸。
整场风波虽然以言辞争议为起点,但它激起的,是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中日之间的历史认知鸿沟,是否真的有弥合的可能?
![]()
如果日本社会继续回避历史真相,不断美化过去,那么这条鸿沟只会越拉越大。反之,只有正视历史,才可能迎来真正的和解。
从高市早苗的挑衅,到薛剑的回应,再到记者叫嚣“要打过去”,这场风波不仅是一次外交交锋,更是一场历史记忆的较量。中国有底气应对任何挑衅,也有责任捍卫真实的历史。
信息来源:
[1]高市早苗暗示武力介入台海可能性,外交部:性质和影响极其恶劣 观察者网
[2]高市早苗妄言涉台问题,日本政府急忙出面:立场没变 观察者网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