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自天生,工开于人”。11月14日—16日,陆川首部跨界舞剧《天工开物》将在江苏大剧院歌剧厅上演。该剧以宋应星及其巨著《天工开物》为题材,不仅通过舞蹈艺术重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更将宋应星那份执着与深沉的民族精神淋漓尽致地呈现给观众。
![]()
宋应星的科技著作《天工开物》被誉为“十七世纪中国影响世界的百科全书”,而宋应星也被达尔文、李约瑟等科学家誉为“中国的狄德罗”。
作为一本记录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百科全书,《天工开物》共十八卷,插图123幅,约10万字,记载了130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30多个行业科学的数据,许多生产技术沿用至今,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系统、全面向世界分享中国科学技术的著作,代表当时世界科学文明的最高水平,对亚洲、欧洲各国影响极深。
![]()
舞剧《天工开物》将宋应星的人生经历与他的著作《天工开物》的篇章穿插并行展开。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演员马蛟龙饰演老年宋应星,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演员吕科镝、江西省歌舞剧院舞剧团青年演员安一宁饰演青年宋应星。引领观众走入这位传奇人物的世界,展现宋应星从小就对自然科学满怀兴趣,演绎他的6次科场失利,以及他即便在亲人不理解不支持的情况下,依旧醉心于创作“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的科学技术百科全书的故事。
导演陆川通过舞台之美、服章之美、音乐之美、影像之美、装置之美、工匠之美、科技之美、大地之美,定义“明制美学”的舞台呈现。
![]()
舞美设计方案参考大量史料,通过对明代画卷、建筑、器物、服饰、家具等资料的研究,总结出“大、巧、简”的美学特征。
剧中舞美设计中“巨物”的应用、舞美装置、视觉呈现都运用了这个概念,呈现出震撼的舞台效果,整体风格兼具内敛和巧妙。服装设计参照明代中晚期的服饰特点,精巧的是,大量的农夫工匠的服装设计灵感源于“中国第一陶”江西万年出土陶器的花纹,兼具原始的生命力与行业特点。
![]()
上海晶英文化传媒集团总裁陈英武表示,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是中国十七世纪影响世界的百科全书,对全球发展影响深远,是老祖宗留给中华儿女的宝贵财富,舞剧则是把古老的匠心精神和传统工艺的魅力用舞台艺术的手法展现给大众,让更多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厚重底蕴,激发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意识。
截至目前,舞剧《天工开物》已在全国30多个一线城市及省会城市演出,观众超10万,成为展示江西文化底蕴、传递中国精神的艺术名片。今年,该剧已排演超100场,北京、上海、珠海、东莞、郑州等城市即将接续上演。除了国内巡演,《天工开物》文化输出、走出国门,在海外4国7场接续巡演,包括纽约联合国总部舞台、日内瓦、悉尼歌剧院、雅典圣诞剧场等。
![]()
本次演出由江西文演集团、北京舞蹈学院联袂打造,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北京猿动力泛娱文化集团、中共新余市委宣传部联合出品,江西文演演出院线公司制作运营,上海晶英文化传媒(集团)中国巡演推广总运营,上海晶英文化传媒集团与江苏大剧院、深圳晶英文化演出运营有限公司联合主办。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李鸣
(演出方供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