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清晨,加勒比海域巴哈马群岛附近海面风平浪静,一艘名为“海洋之星”的双体游轮正平稳航行,这艘船由美国皇家加勒比邮轮公司运营,长约250米,宽40米,能容纳2000多名乘客和船员,当天它从迈阿密港口启航,目的地是巴哈马首都拿骚,船上载着约800名游客,其中不少是来自美国的退休老人和带着孩子的家庭,他们大多选择这趟短途航程来放松身心,船长詹姆斯·哈里斯当时在桥楼指挥,船员们忙着分发早餐和组织甲板上的晨间活动,一切看起来都像往常一样普通而惬意,直到上午9点左右,船体底部突然传来一阵低沉的闷响,原来是船底外壳在不知不觉中被一根废弃的金属残骸划破,那东西可能是前一天夜里从附近货轮上掉落的,当时船员巡检时虽发现了一些轻微划痕但未及时加固,裂口迅速扩大,海水像决堤般涌入双体结构的两侧船舱,警报铃声瞬间刺破了空气,乘客们从餐厅和泳池边惊慌失措地涌向救生艇区,哈里斯船长立刻启动应急程序,下令全员穿戴救生衣并广播求救信号,通过卫星电话联系了美国海岸警卫队和巴哈马海上救援中心,船上配备的自动定位系统也同步发送了坐标位置,位于北纬25度、西经77度大约5海里外。
海水灌入的速度远超预期,仅仅过了20分钟,游轮的左舷船体就倾斜了15度,引擎室被淹没导致电力系统短路,灯光闪烁不定,广播声断断续续地重复着“保持冷静,前往指定集合点”,乘客中一位名叫玛丽·约翰逊的72岁老人抱着5岁孙女小莉莉,勉强从摇晃的走廊爬向甲板,她回忆后来在医院接受采访时说当时孙女哭闹不止,她只能一边安慰一边用手电筒照路,另一边船上的一对年轻夫妇,丈夫汤姆·李正协助一名轮椅上的残疾乘客推向救生艇,船员们则分成小组,有的启动手动泵抽水,有的切断非必要电路以节省发电机功率,但裂口已扩展到10米长,海水混合着行李和碎玻璃在通道里翻腾,约50名乘客因慌乱或位置偏远未能及时上艇,他们大多是老人和孩子,聚集在船尾的露天平台上,抓着栏杆或互相搀扶,等待直升机抵达,海岸警卫队在收到信号后立即从迈阿密基地派出两架MH-65海豚直升机和一艘快速反应艇,预计飞行时间约45分钟,巴哈马海军也从拿骚派出两艘巡逻舰,船长哈里斯在最后时刻通过无线电报告船体沉没进度,强调了弱势群体的位置,以确保救援优先。
下午1点15分左右,游轮的船首完全没入海面,尾部还浮在水上几分钟后彻底倾覆,整个过程从漏水到沉没仅用时1小时40分,海水深度约200米,沉船位置正好在巴哈马专属经济区内,约50名乘客随船体下沉时被迫跃入海中,他们穿着橙色救生衣在温和的海浪里漂浮,平均水温24摄氏度,海流向东以每小时2节的速度推动他们散开,有人用手机防水壳发送最后定位,有人高喊求救口令,救援直升机率先抵达现场,吊下救生圈和担架,将分散的漂流者一个个拉起,第一架机上医护人员立即为一名中风老人注射稳定剂,第二架则优先捞起孩子们,快速反应艇随后赶到,用网兜和梯子接应剩余人员,整个捞救行动持续到黄昏,海岸警卫队记录显示,共救起782人,其中那50名漂流乘客无一例外地被安全转移到艇上,初步检查无重伤,只有几例轻微擦伤和惊吓过度,巴哈马海军舰艇则负责围栏沉船区域,防止碎片漂流影响航道。
![]()
沉船后,美国海岸警卫队主导了后续调查,他们派出的深海潜水员和遥控潜艇在次日清晨下水勘探,确认裂口起因于船底防腐层老化结合外部撞击,皇家加勒比公司迅速成立应急小组,从迈阿密总部调派心理咨询师随艇返回乘客,提供一对一疏导,玛丽·约翰逊和孙女被直升机送往拿骚的公立医院接受观察,汤姆·李夫妇则协助警方录述目击细节,巴哈马政府于11日中午发布官方通报,感谢国际救援协作,并宣布将与美国联邦海事局联合审查游轮维护记录,皇家加勒比公司总裁迈克尔·贝利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全额退款并补偿医疗费,同时承诺升级所有船队底部检测设备,乘客们陆续乘包机返回美国本土,沉船残骸被拖曳到指定海域封存,事件中无人丧生,但多家保险公司启动了数百万美元的理赔程序,海岸警卫队最终在11日晚结案报告中标注为“可控机械故障”,整个链条从启航到善后历时三天,覆盖了迈阿密、拿骚和海域三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