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张赫 张瀚允)11月13日,在中华医学会第32次放射学学术大会上,《传染病放射诊断学》教材发布。作为新近入选的全国高等学校改革实验创新教材,该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并作为临床医学、放射医学类专业核心教材投入使用。同期出版的配套教材《感染与炎症放射诊断学》亦被确定为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用书。
“这是全球范围内首次针对传染病患者这一特殊群体,建立系统化的放射影像学教学体系。”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传染病放射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医学影像中心主任李宏军教授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讲述了团队从零起步、构建标准化教学体系的开拓历程。
![]()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传染病放射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医学影像中心主任李宏军教授。受访者供图
从一例患者到一个新领域
“最初踏入这个领域,起点其实很朴素。”李宏军回忆道。
1998年,还在基层医院工作的李宏军接诊了一位34岁的患者:脑部磁共振显示多发脓肿,临床症状却很轻微,常见疾病谱无法解释这一现象。当询问得知患者有性病感染史后,李宏军建议进行免疫检测。结果证实了他的判断:HIV(艾滋病)阳性。
“艾滋病为什么会引起脑部脓肿?感染后脑部会发生什么变化?”这些问题推动着李宏军去寻找答案。当时,国内几乎没有相关研究,国外文献也寥寥无几。李宏军开始有意识地收集类似病例,解剖遗体、进行病理分析,不久后便发表了国内第一篇艾滋病影像学论文。
随着研究深入,他发现传染病影像学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空白领域。“传染病影像有两大特点:一是动态变化快,特别是新发传染病,影像特征会随疾病发展阶段快速变化;二是多灶、多发,与病原体和所致病理基础关联密切。正确理解病理是影像的基础,影像是病理的外在表型,互为验证,总结提升,最终实现通过影像来认知病理的过程。”
李宏军介绍,以上述艾滋病患者为例,其脑部脓肿的影像表现与普通病原体感染相似,但结合病理对比分析后发现,艾滋病患者因免疫缺陷,感染不同病原体的症状、体征及病变进展速度都与普通患者不同,病理演变过程也不同,常常在同一组织器官发生多病原体感染,发生病理基础复杂化,影像表现特征多元化。
这些重要的发现,能够帮助医生通过在免疫缺陷的背景下,正确理解和掌握传染病疾病谱系的影像特征,做出正确的评估。他首次提出基于临床分期、以病原病理为基础的影像学诊断思维模式,大幅提升临床诊断符合率,为传染病精准防控提供客观的循证医学证据。
“这项工作对传染病防控意义重大,能为全人类公共卫生事业做贡献。”怀揣着这样的信念,他的研究方向从全科影像学转向了传染病影像学。
从“零”的突破到构建体系
李宏军发现,重大传染病的并发症常常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而精准的影像评估对临床干预至关重要。然而,既往由于缺乏针对传染病群体的标准化影像检查方案,导致诊疗质量参差不齐,亟需学科层面统一规范。
“从零开始构建体系面临两大挑战:没有先例可循,专家共识难以统一。”李宏军回忆说。
近三十年来,李宏军带领团队长期致力于提升我国重大传染病影像学的诊疗水平,取得多项引领性重要科学突破:首次提出重大传染病影像学学说、攻克了重大传染病影像学机制和规律及诊疗关键技术难关,解决了重大传染病影像学精准诊疗系列难题,构建了重大传染病影像学系统理论体系和国际化学科建设体系;研发出重大传染病的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一体化诊疗管理系统,为我国重大传染病早期预警、精准诊疗的学科体系建设做出重大贡献,被誉为“重大传染病影像学开创者和国际化学科奠基者”。
![]()
![]()
由李宏军教授领衔主编的两部教材《传染病放射诊断学》《感染与炎症放射诊断学》发布。受访者供图
这些系统性成果,为教材的编纂奠定了坚实基础。李宏军介绍,《传染病放射诊断学》的首创性体现在三个方面:首次围绕重大传染病建立了标准化影像检查方案;构建了传染病疾病谱系统与循证医学评价体系;形成了精准诊疗方案的技术规范,并配套了完整的教学体系。
“这部教材不是孤立病例的简单汇总,而是将30多年实践经验系统化,形成了‘基于临床分期、以病理为基础’的诊断思维体系,让医学生和临床医生能从本质上理解传染病影像与病理的关联。”李宏军说。
为世界提供“中国方案”
“健康无国界,学术无藩篱。”这是李宏军经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如今,这套“中国标准”正在成为全球传染病防控的共享资源。
一方面,标准化影像特征帮助各国医疗机构在传染病早期快速筛查,为疫情防控争取宝贵时间。另一方面,通过主办国际英文期刊、推广这套标准,“中国经验”正逐步转化为全球共识,例如,由我国提出的新冠影像学分级诊断模式已被多个国家参考使用。
目前,全球传染病影像学正从零散探索走向系统规范。我国在这个领域已经走在世界前列:我国率先完成了从单一传染病到40种法定传染病、再到感染与炎症放射学的体系化建设,构建了全球首个传染病放射学教学体系;多项基于遗体解剖和病理对照的研究成果,为全球提供了关键的临床依据。
2025年11月,由李宏军教授牵头编制的《2025中国传染病放射学发展白皮书》在香港发布,标志着我国该领域由传染病放射学的开创者向国际化学科生态构建者转变,正式迈入全球“领跑”行列。
展望未来,李宏军认为传染病放射学有三个发展方向:多模态影像融合诊断、AI辅助诊断、跨学科协作。“只有打破学科界限,迎接新技术变化,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传染病挑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