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安理会这场气候与安全公开会,愣是被美国代表演成了一出“甩锅连续剧”。美方代表照例掏出那份泛黄的老剧本,张口就是“中国碳排放全球第一”“通过污染换发展”,末了还不忘自夸美国环境政策是“全球楷模”,要求各国跟着学。这套说辞连旁听席上的记者都能背出来了——先扣帽子,再贴金,最后逼别人买单。可惜这回,他们撞上了耿爽。
![]()
耿爽全程没打断对方,指节轻叩桌面,偶尔翻两页材料。等到美方说完,他才不紧不慢开口:“中国确实是碳排放总量最大的国家,我们从不回避。”话音未落,会场静了半秒。谁都明白,这话后面跟着的才是重头戏。他甩出三组数据:14亿人口、全球制造业中心、人均排放量低于主要发达国家,像三记闷棍敲在美方代表席位的桌板上。
美国代表刚想插话,耿爽已经转到第二回合——这次连“某常任理事国”的委婉称呼都省了,直接点出美国两度退出《巴黎协定》的纪录,外加历史累计排放占全球28%的旧账。“谁是气候问题的历史负债方?谁在阻碍全球合作?”这两个问题抛出来,美方代表低头翻文件的动作明显乱了节奏。
更精彩的还在后头。当美国代表第三次发言时竟声称中国“掩盖真实数据”,耿爽直接抬手要求发言:“既然美国不含蓄,那我也不含蓄了。”这句话成了整场交锋的分水岭。他列数美国页岩气甲烷泄漏量相当于1.2亿辆燃油车年排放、联邦政府对化石燃料补贴高达新能源补贴6倍等事实,最后反问:“自称气候领袖的国家,怎么连COP30都不敢派高级别代表参加?”这场较量早已超出环境议题范畴——美国试图用“主要排放体”模糊历史责任,中国则用数据镜子照出双重标准。
![]()
这场交锋背后藏着更深的博弈。特朗普政府公开称气候变化是“骗局”,能源部长克里斯·赖特干脆把油气资源定为经济战略核心。科氏工业等能源巨头每年砸数千万美元游说,让美国气候政策活像精神分裂:一边通过《通胀削减法案》投3690亿美元给新能源,另一边对东南亚光伏产品加征254%关税。欧洲投资银行用卫星图谱展示得克萨斯州页岩气田污染,智利总统在COP30预热会场直接投影甲烷泄漏热点,这些举动表明国际社会正在用技术手段反制政治操弄。
而中国的反击之所以有力,靠的不是音量是实绩。非化石能源装机比例近60%、光伏组件产量占全球80%、新能源汽车销量连续八年全球第一……这些数字经得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核查。当美国在COP30缺席时,40多国正与中国签署《贝伦宣言》,把饥饿贫困群体置于气候行动中心。这份宣言要求发达国家到2035年每年提供3000亿美元气候资金,恰似对美式“甩锅”的无声谴责。
整场辩论最耐人寻味的,是耿爽最后那句“行动胜于言辞”。美国代表退场时被记者围堵追问“是否担心气候赔偿机制被三次否决影响公信力”,只能含糊其辞。与此同时,隆基绿能在COP30展示光伏创新方案,施耐德电气发布零碳园区市场化路径——这些企业动向印证着中国气候治理的底层逻辑:减碳不是做给谁看,而是转型升级的内生需求。
![]()
安理会麦克风传递的早已不只是外交辞令。当耿爽用人均排放量不足美国一半的数据破灭“环保楷模”神话时,发展中国家代表席接连响起掌声。巴西、印尼、埃及等国近年屡次在气候峰会上批评发达国家空头支票,正说明全球气候治理的天平正在向公平倾斜。美国若继续把气候议题当霸权工具,终将发现自己站在历史错误的一边——毕竟,卫星监测的甲烷云图可不会配合政治表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