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钟建军 杜晓丹 吕奇 王琳
想象一下:千亩果园,仅由几人管理;虫情病害信息,在手机屏幕上一目了然;农情智能监测系统无声运转……这并非未来图景,而是烟台华香果业生态苹果产业园里的日常。在这里,一部手机可以远程掌控园内情况,智能系统实时守护果园。
近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走进这处位于烟台市牟平区水道镇的生态苹果园,探访其如何以“全链布局+生态赋能”的扎实实践,书写苹果产业“三产融合、数智升级”的新故事。
![]()
华香生态苹果产业园
新优品种,竞相争艳
11月7日,走进位于牟平区水道镇的华香生态苹果产业园,瑞香红种植区内累累硕果。红润的苹果压弯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清甜果香,展现出一派丰收景象。
![]()
![]()
华香苹果园里,果农正在采摘苹果
苹果苗木品种被称为产业发展的“芯片”,华香苹果园里内种植了许多新优品种。“苹果新优品种多,是我们的一大特点。”华香果业果品部经理韩佳俊说,他们将“名优品种”作为战略核心,建设了50亩名优果树新品种资源圃。
这里既有与烟台农科院联合展示的“烟”字辈品种,如烟阳红、烟紫红;也有与西北农林大学联合展示的“秦”字辈新秀,如秦脆、秦秀等。“这个品种资源圃,如同一个‘品种基因库’,也为未来果品升级做好充分储备。”韩佳俊说,像众成六号、瑞香红、维纳斯、土岐等一批市场前沿的新优品种,是果园里主种品种。
![]()
华香果业果品部经理韩佳俊介绍园区内构建的生态体系
当这4种明星品种的苹果同台PK,究竟谁更胜一筹?
对此,华香果业负责销售的王慧娟介绍说:土岐果香清新、肉质绵软;维纳斯果皮金黄、果肉芬芳;瑞香红果型端庄、脆甜可口且极耐储存;众成六号则甜中带酸,风味层次丰富,“每个品种都独具特色,可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多元化的口味需求。”
王慧娟称,这些新品种在市场上备受青睐。以瑞香红为例,地头收购价可达每斤10元至12元,经济效益相当可观,充分展现了优良品种所带来的巨大市场潜力。
生态优先,循环共生
与传统果园相比,“生态苹果产业园”到底有啥不同?
在土壤养护的源头,华香生态苹果产业园坚持自主研发轻简化堆肥技术,通过“畜禽粪污等废弃物+菌种” 的科学配比,在田间地头即可完成高效腐熟,最终达到优质有机肥的品质标准,不仅有效改善了土壤板结与酸化问题,更为果树生长筑牢了营养根基。
病虫害防控领域,果园彻底摒弃了对化学农药的依赖,构建起 “物理阻隔+生物天敌” 的双重绿色防线。“夜晚,遍布园区的杀虫灯如同精准的‘卫士’,通过光源诱捕高效杀灭趋光性害虫。”韩佳俊拿着一根红色的信息素迷向丝说,把它悬挂在树枝上,是利用昆虫的性信息素,对梨小食心虫的行为进行干扰,从而达到控制虫害的目的。
此外,“以草养虫、以虫治虫”也是这个生态果园的一大特色。“我们在果园及周围种植蛇床草、长柔毛野豌豆等多种功能植物涵养天敌,绣线菊蚜全年控制在防治指标之下,压低了绿盲蝽、卷叶蛾的种群数量。”
水分滋养同样遵循自然法则。果园全年采用无污染山泉水,通过水肥一体化系统精准输送至每株果树根系,既避免了水资源浪费,又确保养分随水分高效被根系吸收。
“我们以生态调控为基础,在园区里构建了一个自我循环的健康系统。”韩佳俊介绍说,通过“有机培肥+绿色防控+清洁灌溉”的组合模式,系统推进种养循环与生态平衡,不仅让园区形成了完整生态闭环,更带来了显著的提质增效成果——苹果优果率大幅提升,真正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数智赋能,管理提效
提到果园丰产,很多果农仍停留在“五六年才见收成”的传统认知。华香生态苹果产业园实现“一年建园、两年挂果、三年初丰产”,并且稳步迈入“稳产、高产”的发展阶段,依靠的是技术和数智化赋能果业发展。
小“火车”穿梭园区、病虫监测系统和农情智能监测系统无声运转……在果园种植区里,扑面而来的不仅是清新的果香,更有满满的“科技感”。
果园一旁的农情智能监测系统格外引人注目。该系统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与5G移动通信技术,实现对果园的全面感知与数据互联。
“建园之初,我们就立志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华香果业总经理王继秋表示,他们摒弃过去传统粗放的管理方式,全面引入数字化手段。病虫害情况、土壤墒情、空气湿度、园区温度等关键数据,如今通过病虫监测系统即可实时掌握,“管理员只需一部手机,就能远程管控整个果园,管理效率大幅提升。”
![]()
华香果业总经理王继秋介绍现代化果园相关情况
在他看来,传统果园管理中技术老化现象普遍,而现代果园管理中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如何提效”。为此,华香提出“多维一体系统管理法”,将果园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对每项技术环节进行优化,提高效率。
![]()
种植区架设了防雹网
管理的重点在植保与水肥两方面。他们以“一名果农管理30–50亩”为单位,配套优化各项技术:施肥实现水肥一体化,可精准控制水肥用量;植保则采用“预防+治理+免疫”的生态化管理,配合机械打药与无人机作业,效率提升10–20倍。“过去一个人管理5亩果园就很累,现在2个人一天就能完成100亩果园的打药作业。”王继秋说。
王继秋表示,华香果业通过集成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智能装备与物联网技术,构建现代化高效农业体系,努力为苹果产业规模化发展探索一条可复制、可持续的路径。
延伸产业链,多元融合
除了智能装备与物联网技术外,在华香果园里,三产融合也展现出一幅生动的产业图景:超高压冷灭菌技术制成的100%纯苹果汁、遵循古法“三蒸三晒”工艺制作的苹果干,与采摘体验、露营研学、生态餐饮等业态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农旅综合体。一条“种植+加工+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径,在这里清晰展开。
![]()
苹果深加工产品
新鲜采摘的生态苹果香气扑鼻,原味果干嚼劲十足、回甘自然,冷压鲜榨的果汁则保留了苹果最本真的风味。从脆甜多汁的鲜果,到层次丰富的果干,再到零添加的纯果汁,华香果业生产的苹果深加工产品,赢得了游客、到访者的一致好评。
“从苹果延伸出一条产业链,这里不仅有苹果,还有苹果深加工产品。”不少陪孩子来研学的家长感叹道,“这里的苹果好吃,有小时候的味道。”
除了吸引来游客与学子,王继秋也在思考:如何让规模化现代果园的高效益,真正惠及更多果农?为此,华香果业建立起一套成熟的“联农带农”适度规模化机模式。“这个机制模式适用于新建30至50亩的现代生态化果园,我们提供全程技术支持和扶持,2个人就能轻松管理果园。”王继秋说,目的是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农业,助力苹果产业转型升级。
除了华香这处生态智慧果园,烟台也新建了许多高标准的“大果园”。从烟台市农业局了解到,烟台以大果园改造提升为主要抓手,全力提升苹果种植端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5年来,9个主产区市共改造老龄果园(树龄20年以上)140余万亩,建设500亩以上的高标准“大果园”49处、3.9万亩,建设50亩以上的标准化示范果园近400处。随着现代化种植模式加速推广,重点机械设备应用逐渐铺开,较2019年,矮砧宽行密植(现代栽培方式)面积由15万亩、占比5.3%,更新到24.7万亩、占比达10.4%,无人机喷防应用面积增加6倍,水肥一体化面积占比由10%增至38%。
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以华香生态苹果产业园为代表的烟台现代化“大果园”,致力于推动烟台苹果产业的生态化、数字化与品牌化升级。它们扎根于烟台这片沃土,以“生态化、数智化、产业化”为笔墨,勾勒出烟台苹果更加香甜可期的未来。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