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巩留县最权威的信息发布平台

伊犁河谷的冷水碧波中,三文鱼正循着智能投喂的节律生长;工业园区的现代化厂房里,玉米正通过生物发酵蜕变为高端日化原料。“十四五”期间,巩留县锚定“8+1+1”产业集群建设目标,以天蕴渔业、疆宁生物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强势崛起,用科技创新与生态实践书写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亮眼答卷。
![]()
“十四五”期间,巩留县立足资源禀赋,深挖特色产业潜力,将冷水鱼产业作为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作为伊犁地区三大冷水区之一,巩留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环绕天山的特克斯河流淌着纯净的冰川雪水,水深20米以下区域水温常年保持在10℃以下,加之水源充沛、水质溶解氧含量高,为冷水鱼生长提供了“天然温室”。
新疆巩留县天蕴渔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包世超:“‘十四五’期间,我们从人工撒料养殖,逐步升级到智能投饵、24小时在线监测的智慧模式,现在上下游水质数据实时传送到监管单位,投饵只需在机器上设定参数就能定时完成,效率提升了30%,三文鱼品质也更稳定。我们将聚焦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品牌打造与文旅融合等关键环节,持续提升产品附加值,在带动当地群众稳定增收的同时,为巩留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动能。”
![]()
智慧化、规模化的发展路径,让巩留县冷水鱼产业从“单点养殖”迈向“全产业链布局”。目前,天蕴渔业已初步形成从养殖到销售的完整链条,产品不仅覆盖新疆各地,还通过冷链物流销往全国多个省市。这一产业的崛起,正是巩留县“十四五”期间推动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生动缩影。
与此同时,在伊犁疆宁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无菌车间内,玉米经过连续发酵技术转化,成为纯度超99%的红没药醇。作为全国首个规模化合成生物原料生产基地,这家自治区重点企业在“十四五”期间开辟了玉米全产业链高端制造新路径,年消耗本地玉米4万余吨,带动上游种植户亩均增收800元。依托大规模合成生物原料生产基地的精准定位,伊犁疆宁生物借助高新技术对玉米进行深度转化,开发出多款高附加值产品。截至目前,公司在去年取得11项研发成果的基础上,今年又研发出PQQ、维生素K2、香紫苏醇3项新成果,产品矩阵进一步扩大,覆盖大健康产业多个细分领域,为产业发展注入创新活力。
![]()
伊犁疆宁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白克勇:“疆宁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扎根巩留,深耕合成生物产业,看中当地不可复制的生态优势与产业扶持政策。‘十四五’期间,公司从传统生物发酵升级为智能调控、24小时在线监测的智慧生产模式,全流程数据实时同步,参数精准设定自动执行,效率提升30%,麦角甾醇等核心产品纯度与稳定性持续优化。‘十五五’期间,公司将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助力巩留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
![]()
巩留县农业农村局农广校党支部书记罗鹏:“2024年,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450万元,专项用于支持天蕴渔业建设智能化投喂平台和环保型生态网箱;统筹乡村振兴衔接资金1818万元,购置配套设施,全面提升渔业现代化水平;2025年,投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900万元,购置配套建设专用电网和三文鱼精深加工设备。在生物制药方面,为疆宁生物成功申报玉米产业集群项目资金965万元,专项支持合成生物原料基地建设,助力玉米产业链拓展和价值提升。目前,冷水鱼产业与生物制药产业已形成‘一水一陆’‘一渔一药’的互补发展格局,双双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增长、助推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了强劲动力。”
两家龙头企业的崛起,是巩留县产业集群建设的生动缩影。“十四五”期间,巩留县通过政策扶持、平台搭建、人才引育三措并举,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便捷的交通路网更打通产业脉络,将种植基地、生产车间与消费市场紧密相连。从冷水渔业到生物制造,从单一养殖到全链增值,巩留县正以特色产业集群为支点,撬动县域经济质效双升。
融媒记者:陈浩然 张磊 赵健
巩留零距离巩留好地方
举报(投稿)邮箱
3211156009@qq.com
投稿电话
0999-5620506
举报电话
0999-5628232
●编辑 张 静 冯 黛
●责编 朱 婷 袁 叶
● 审核 唐 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