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年轻人要敢于去尝试,敢于去奋斗,敢于去做梦,敢于去实现自己的理想。”11月11日,北京交通大学科学会堂内,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以下简称“北京人艺”)党组副书记、院长冯远征对台下青年大学生们说道。
这是北京交通大学“传习读书社”系列活动之一,当日,冯远征代表北京人艺向学校捐赠了涉及舞台艺术、艺术表演、学术探讨等近百本图书,北京人艺与北京交大将共同在学校图书馆二层设立“传习读书社”阅读专区,旨在用美育赋能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助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党组副书记、院长冯远征。 新京报记者刘洋 摄
冯远征用青年时代的挫折经历鼓励学生们“梦想终能成功”
冯远征是国家一级演员、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曾获得戏剧梅花奖、文华表演奖、电影金鸡奖等诸多国家级奖项。当日,他介绍了北京人艺的历史沿革、发展脉络和“戏比天大”的职业追求,讲述了北京人艺创排的第一个剧目《龙须沟》背后的故事。
随后,他还和师生们分享了自己的成长故事。从儿时随父搬到五七干校的经历到他回京成为待业青年但仍心怀热血,虽然成长中遭遇无数挫败,但最终因为对梦想的执着与坚持获得了如今的成就,冯远征用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真实故事,讲述个人职业发展和未来规划的重要性,勉励同学们要认清自我、摆正心态,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
![]()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与北京交通大学共同在学校图书馆二层设立“传习读书社”阅读专区。 新京报记者刘洋 摄
“人要不停地做梦,为了梦想去追逐去奋斗,也许就会实现呢?”冯远征告诉在座青年学子们,人有“三想”:幻想、梦想和理想。“我的理想还在前头,我在走向梦想,所以,我依然在梦中,谢谢大家。”冯远征一席话获得台下热烈掌声。
理工科学生也可以从艺术表演中汲取成长养分
理工科学生如何从艺术中汲取成长的养分?网络上充斥着短视频,戏剧如何坚守阵地?在互动交流中,学生们纷纷举手提问,冯远征认真回答他们的问题。他认为,生活的碎片化让人们会追求碎片化的视频解压,但还是建议大家走进剧场,用两三个小时让自己安静下来,和剧中人物共情。
接受采访时,冯远征表示,希望通过自己的分享鼓励学生们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不要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个最高目标,在成长经历中可能会遇到挫折和坎坷,但只要在选择的方向一直走下去,一定会实现自己的梦想或理想。
![]()
冯远征和学生互动交流。 新京报记者刘洋 摄
“每个人心中都可以种下文艺的种子,专注于理工科的学生们也可以发掘出表演天赋,艺术可以是打开思维的另一种方式,这对其未来学习和成长都有好处。北京人艺愿持续为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校园文化氛围营造提供强有力的艺术支持。”冯远征说道。
北京交通大学詹天佑学院2024级学生王海翔是该校话剧团成员。他表示,通过讲座感受到了北京人艺前辈们把话剧舞台当作信仰圣地的精神,他们为了一句台词揣摩数月,为了一个角色深耕生活……近乎虔诚的磨戏精神使他真切理解,无论艺术创作还是学术科研,极致的热爱与不懈的坚持都有着共通的力量,“我们会在学习中为破解难题反复验证,也会在话剧排练中精雕台词”。
据悉,“传习读书社”自今年10月成立以来,遵循“一课、一讲、一赛、一行”学习形式,组织“传习大讲堂”报告会,邀请行业名家大师权威解读党的创新理论;组建“传习宣讲团”,走进一校多区开展理论宣讲,持续用“青言青语”讲好交大青年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的生动实践;开展“传习杯”主题演讲比赛等,持续为交大学子搭建起对话专家、深学细悟的桥梁。
新京报记者 刘洋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穆祥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