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福建舰的下水引起的对于中国航母的热议还未完全平息,就又有了一个关于中国新型的核动力航母的消息——代号为004的新型核动力航母已正式进入了其关键的建造阶段!近日通过卫星的图像显示,大连造船厂的船坞内,一艘钢铁的巨舰的轮廓已经逐渐的清晰的展现在我们眼前了。
![]()
如外媒的普遍猜测,这艘即将开工的航母的满载排水量可能将直接突破12万吨,甚至将超越目前美国现役的“福特”级航母,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战舰。
但004型的亮点还远不止吨位的突出就显现了出来。其最大的“杀豹”之举就是终于把核动力系统“开足了马力”地用上了,舰岛的设计也由此而发生了一个重大地的变化:原本的那一根根的烟囱的结构就彻底地消失了,舰岛的整体布局也由此而发生了一个明显的后移并且也缩小了许多的变化。
采用将004型的设计推向了第四代的核反应堆的技术水平手段,不仅为其脱离了传统的燃油锅炉的束缚,而且也为其开启了更加先进的发展之路。
据说这款“钍基熔盐堆”的安全性都高到能让航母的续航能力都近乎无限了,所产生的核废料也少得可怜。其以“不靠岸不补给”的远洋作战能力,真正为“全球到达”开了了先河,极大地提高了了我国的远洋作战能力,真正为“全球到达”开了了先河。
其飞行甲板的布局更是将军事、政治、经济、旅游等多方面的看点都融合了进去。相较于福建舰,004型的配件就更为豪华了,它预计将配备四条电磁弹射轨道,进一步提升了其作为国产航母的高端性与先进性。
通过对中压直流的巧妙运用,其所开发的弹射系统在陆基的充分的试验中已经实现了2万次的无故障的运行,其可靠性据称已经远远的高于了福特级的22倍以上。
其更大的优势还在于四条弹射器的独立运行,即使其中一条的故障都不能影响到另外的三条的正常工作,彻底地解决了福特级的因串联的设计所带来的“一损俱损”的难题。
甲板调度同样经过优化:舰岛后移15米,释放出8%的甲板面积;智能AI系统可同时协调弹射器与升降机,让舰载机出动效率提升30%,单日极限出动架次有望突破300。
舰载机配置同样颠覆传统。004型可能搭载90至100架各型战机,包括隐身的歼-35、重型舰载机歼-15T、空警-600预警机,以及攻击-11无人机。这些机型将形成“有人机+无人机”协同作战体系:空警-600的600公里探测半径结合歼-35的氮化镓雷达,可构建上千公里的防空网络;无人机蜂群则负责侦察、电磁干扰甚至饱和攻击,这种组合不仅拓展了作战半径,还大幅降低了飞行员的风险。
与福特级的对比凸显了004型的后发优势,福特级虽然早服役8年,但电磁弹射故障频发,平均每弹射272次就会出现一次问题,至今未完全形成战斗力。而004型从设计阶段就针对性优化,成本控制更是惊人——造价仅为52亿美元左右,不足福特级130亿美元的一半,却可能实现反超。
这种性价比背后是中国成熟的供应链和模块化建造模式。据悉,004型采用“南北同步开工”策略,由大连和江南造船厂共同推进,建造周期有望压缩至5-7年。
004型的出现不仅是技术突破,更将重塑太平洋力量格局。美国智库预测,到2035年,中国可能在西太平洋部署3个核动力航母群,而美军受舰艇老化和建造延误制约,同期可能仅维持2艘部署规模。这种此消彼长,让004型不再是简单的战舰,而是中国海军从“近海防御”迈向“远洋存在”的战略支点。
![]()
从辽宁舰的改装探索到福建舰的电磁弹射突破,中国航母走的是一条“小步快跑”的技术路径。
004型核动力航母的冲刺,意味着中国仅用十余年就走完了其他国家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当这艘12万吨的巨舰未来驶向深蓝,世界海权的叙事将不再由单一国家书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