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小伙闯印度,窜稀5天,参观火葬场发现骨灰撒恒河,恶心坏了
咱东北老铁崔哥,这回可算是开了大眼了!一拍脑门子,他直接干到了印度。
本以为等着他的是神秘古国、咖喱飘香,结果现实给他上了结结实实一课:下飞机第五天,窜稀就没停过!
直到印度朋友带他去了参观了恒河支流边的火葬场,了解到遗体烧成灰,然后一把扬进恒河里,
崔哥内心直接慌了,这恒河不是日常的饮用水源吗?崔哥捂着咕咕叫的肚子,心里就剩一句话:这文化差异,也忒大了!
其实崔哥到印度之前,多少是了解了一些关于印度的风土人情。
尤其是银饰这方面做了足够的背调,因为他去之前准备了很多药品,像治疗拉希的蒙脱石散等等。
![]()
虽说心中早已做好建设,但刚到印度那两天,崔哥还是高估了自己的适应能力,一天窜稀不知道多少回。
直到到印度的第5天,崔哥迎来了行程的转折点。
他的印度朋友姚明,热情邀请崔哥去他家里做客,说要让他体验“最正宗”的本地生活。
崔哥架不住热邀请,于是出发前往姚明老家,顺利印证一下埋藏心中已久的一个猜想。
没想到出发就是一场冒险,崔哥和姚明先是在高速路口等来一辆出租车。
一路颠簸到了城区,又换乘了本地的嘟嘟车,俗称三蹦子,别看车小,但能装下很多人 ,车里算上司机已经塞了6个人。
![]()
关键是能在马路上随意游走,也不用在意什么交通秩序,在喇叭声和尘土中穿梭。
崔哥看着窗外,每家每户门口几乎都有一条露天的排水沟,那股混合着腐败物的浓烈气味,隔着车窗都往鼻子里钻,让他全程都紧皱着眉头。
好不容易到了姚明家,崔哥总算松了口气。
不过在进别人家门之前,他为表达感谢,提前在超市买了糖果、干果等礼物,毕竟空手上门不礼貌。
到了姚明家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个小独栋,一看姚明家的条件还不错,外墙上还贴着瓷砖,这在当地是家庭富裕的象征。
![]()
走进客厅后,空调、液晶电视一应俱全,最绝的是,从楼房的天台上,能直接望见不远处的泰姬陵,是名副其实的“景观房”。
姚明作为东道主,安排得相当到位。
他用本地习俗招待崔哥,先上奶茶和小甜点,并告知正式的晚餐要等到很晚。
之后,姚明还帮崔哥在泰姬陵旁边仅50米的地方订了一家宾馆。
崔哥进去一看,简直是惊喜:房间干净整洁,布局有点像大学宿舍的“上床下桌”,下面有沙发,上面是床,卫生间也打扫得一尘不染。
这绝对是崔哥到印度后住过的最高标准,他心想:“这一百块钱花得真值!
![]()
紧接着第二天,崔哥和姚明约定去泰姬陵,但在等姚明接他之前,他先形容了一下刚到阿格拉的第一印象。
主干道很干净卫生,也没有什么异味。
可一旦拐进小街道或巷子,那简直是另一个世界。
无处不在的恶臭是“无差别攻击”,躲车里、躲屋里都没用,因为家家户户门前的臭水沟就是源头。走路必须盯着脚下,否则随时可能踩到大便。
另外就是印度的交通,到处都是摁喇叭的鸣笛声,用崔哥的话说,司机那个喇叭摁着就不撒开,一直在你耳边哒哒哒哒哒。
他调侃道,在印度,车可以没车窗、没车门,甚至车轱辘不圆都能上路,但要是没喇叭,那是万万不能的。
![]()
因此在这种环境里,人跟人说话基本靠吼,不然根本听不见。
然而,当崔哥真正站在泰姬陵面前时,之前的烦躁被震撼取代了。
这座白色大理石建筑不愧为“世界第七大奇迹”,在阳光下静谧而宏伟,艺术价值极高。
但游览中的一个小插曲让他哭笑不得。
排队时,一个穿着绿衣服的本地小伙,用身体的整个前侧,非常自然地紧紧贴着崔哥,包括敏感部位。
![]()
让崔哥感到十分冒昧和尴尬。
从泰姬陵主体建筑出来,对面就是耶木纳河,恒河的一条重要支流。
河水浑浊,散发着一股难以形容的气味。
姚明指着河对岸说,那里就是他们接下来要去的地方,本地人死后焚烧尸体的地方。
跟着姚明,崔哥来到了耶木纳河畔一片开阔的地方。
这里没有想象中的肃穆和隐秘,更像一个露天的、繁忙的“终点站”。
![]()
姚明介绍说,这个火葬场已经有五百多年历史了。
他详细讲解了流程:人去世后,遗体被运到这里。
亲属们会先用耶木纳河的“圣水”通过水管冲洗遗体,然后给遗体换上干净的白衣。
之后,亲友们会进行告别仪式,比如触摸逝者的脚以示尊敬。
接着,遗体会被抬到堆好的木柴上,家属会根据逝者的体重购买相应数量的木材“套餐”。
![]()
点燃木柴,焚烧数小时后,连同骨灰和未烧尽的木炭,一起被推入耶木纳河中,意为回归自然。
在当地人看来,这无比神圣,将骨灰撒入河中能帮助灵魂解脱,前往天堂。
许多信徒甚至会直接取用河水饮用或沐浴,认为能洗涤罪孽。
但这一切在崔哥看来,文化差异达到了顶点。
谁能接受每天需要饮用或者用来生活的水里,都是逝者的骨灰。
而且崔哥这五天里一直在腹泻,不会就跟这有关系吧?
![]()
即使只喝瓶装水、极其注意饮食,还是中招了。
如今,崔哥这是视觉、嗅觉和心理上的三重冲击,让他感到一阵反胃,心里直呼“太膈应人了”。
尽管旅程中充满了各种难以适应的挑战和强烈的文化冲击,但崔哥也感受到了姚明一家的热情好客,和印度文化中对待生死的独特哲学。
这趟印度之行,对他而言,更像是一堂生动又扎心的全球文化体验课。
![]()
它让人深刻体会到,世界的丰富多彩,远超想象,而理解和尊重彼此的不同,或许才是行走世界最重要的行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