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临渭区文化馆以“四送六进”文化惠民走基层活动为纽带,让国家级非遗渭南碗碗腔从课堂走向社区,接连掀起传统文化热潮。
11月4日、11日,临渭区文化馆一楼多功能厅率先开启“预热模式”——两场碗碗腔专项培训在此举办。活动邀请市级传承人张利侠、渭南市青年秦腔剧团演员呼亚莉担任导师,围绕碗碗腔的声腔韵律、身段基本功,为辖区戏曲社团演员开展系统性指导,从咬字归音到台步身段,细致拆解非遗技艺的传承要点,为后续展演筑牢了“功底”。
![]()
![]()
![]()
![]()
![]()
![]()
![]()
11月12日,在四号社区惠民小区:国家级非遗《渭南碗碗腔》宣传展演正式开演。渭南市青年秦腔剧团的演员们依次登场:李艳以碗碗腔《桃园借水》与秦腔《三滴血》拉开序幕,婉转与高亢交织的唱腔迅速聚拢人气;秦腔演员呼亚莉演唱的《盼子》《闹工潮》,让观众沉醉其中;碗碗腔市级传承人张利侠,以《天女散花》《状元媒》展示了碗碗腔的灵动韵味,将培训所学转化为舞台精彩;肖小伟的川剧《变脸》以绝活引爆掌声,刘满丽的《人面桃花》《柳河湾的新娘》、国家一级演员辛春花的《四十年》《三滴血》王麻选段等节目,则在传统曲调里融入时代情感,让非遗与生活同频共振。
![]()
![]()
![]()
![]()
![]()
![]()
![]()
从“课堂传艺”到“社区展演”,临渭区文化馆用一周时间完成了一场传统文化的“落地闭环”——既为传承人群“充电赋能”,也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到了鲜活的非遗盛宴。当碗碗腔的弦索声漫过社区院落,传统文化的温度,正伴着初冬的暖阳,浸润着临渭百姓的生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