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美国当代画家史蒂文·阿塞尔(Steven Assael)生于1957年纽约市。四岁时,他已参加现代艺术博物馆的绘画课程。1975年,他进入布鲁克林普拉特艺术学院主修绘画,直至1979年毕业。期间,1977年凭借奖学金赴欧洲学习,深入古典大师如伦勃朗与卡拉瓦乔的光影技法。
阿塞尔的技法精湛,坚持从真人模特创作,拒绝摄影辅助。这种方法追求人物动态与心理深度:油彩层层叠加捕捉皮肤纹理与光影过渡,银尖笔赋予线条永恒精确。
![]()
![]()
他的画作融合现代主题——哥特青年、身着奇装异服的男女——与古典构图,营造梦幻真实的张力。光线不仅是工具,更是叙事元素:侧光勾勒孤独或亲密,阴影暗示未言情感。
批评家常比之托马斯·伊金斯,阿塞尔注入当代心理复杂性,如都市疏离或身份模糊。他言:“尽管艺术如我们所知已死,但绘画永存。”这驱动他挑战数字时代的写实传统。
![]()
职业伊始,阿塞尔获多项肯定。1975年摘普拉特全额奖学金;1977年获国家设计学院查尔斯·罗曼斯奖。1980与1990年,两度荣膺伊丽莎白·格林希尔兹基金会助学金。1980年首场个展于国家艺术俱乐部,此后与顶级画廊合作:1987与1989年斯坦普夫利画廊,1994与1996年塔蒂什切夫画廊。
![]()
![]()
1990年代,阿塞尔转向诗意心理景观。1999年弗赖艺术博物馆举办十年回顾展《绘画与素描十年》,展1989年起作品,融合古典与现代。同期群展如1996年“现实字节”于肯珀当代艺术博物馆,1998年国家设计学院年展,凸显对内在世界的挖掘:眼神游移现实与幻梦,背景模糊强化孤立。
![]()
![]()
2000年代,他探索关系动态。2002年论坛画廊《绘画》展呈现双人像,捕捉亲密张力。2004年田纳西大学《素描与绘画》引入银尖笔对比油画丰盈。2005与2007年洛杉矶论坛画廊展都市边缘人物:哥特青年在昏黄光下凝视,象征身份流动。自1985年起,他在纽约视觉艺术学院任教,1997年起任纽约艺术学院资深评论家。
![]()
![]()
2010年《现实幻象》巡展于那不勒斯艺术博物馆,强调光影心理深度。2011年路易斯维尔大学与伊甸岩画廊展出新作。2015-2016年论坛画廊《新绘画与素描》回归纽约,人物姿态戏剧化,背景融都市碎片。作品入藏芝加哥艺术学院、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
近年,阿塞尔以创新回应时代。2020年论坛画廊《第一印象》银尖笔肖像捕捉疫情隔离,线条断续暗示中断叙事。2021年《素描灵感》与《过去与现在》探索历史回响。2022年《配对》聚焦关系,光影交织依恋疏离。
![]()
2023年《黑白中的人物》与《初绽》强化情感纯度;加州保罗·马德尔画廊《水面之下》潜入心理深渊,油画揭示创伤。他参与纽约艺术学院《大故事》展。
2024年,阿塞尔在曼尼菲斯特素描中心举办银尖笔工作坊。2025年2月论坛画廊《新年25件新作》展最新油画如《钓鱼》,描绘当代人物水域沉思。10月俄勒冈艺术家协会“色彩与形式”工作坊扩展教学。
![]()
来源:油画世界 (ID:ArtYouhua),转载请注明。
声明:本文所使用的文字、图片及音视频等内容,仅为学习分享与学术研究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