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大爷今年62岁,退休后格外注重养生,每天清晨坚持快步走。他总觉得心跳跳得快活着“显得有劲”,偶尔测量心率120次/分也没当回事。
一次邻居闲聊时,得知同龄的王大妈因为心率过快被送进医院,沈大爷一时心头一紧,也有些担心。到底心率和长寿有啥关系?
60岁后,心脏跳多少才算安全?为啥医生总说“心率高了,危险也跟着高”?很多人以为,“心跳快说明身体新陈代谢旺盛”,可事实真相恰恰相反,心率过快,反而可能是心脏过度‘劳损’的信号。
![]()
心率到底多少算“合格”?能不能长寿,真的和心跳数有关吗?医生坦言,60岁后别错过体检中这一项,每个人都该重视这个细节。往下看,也许会颠覆你对“身体好坏”的认知。
很多中老年朋友常误解“心率快是身体好”的老观念,但全球多项大型流行病学研究已表明,安静时心率是预测寿命和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指标。
北京协和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李明教授曾解释:当我们静止休息时,心率若长期大于90次/分钟,死亡风险将增加18%-25%;而心率维持在60-80次/分钟区间则关联着较低的早亡和心脏事件概率。
![]()
法国一项针对3046名老年人随访10年的研究显示,每分钟心率每增加10次,因心脏原因死亡风险提升16%。
另外,《柳叶刀》杂志发表过一项关于中国社区老年男性的研究,心率≥80次/分钟人群,五年心血管病发病率比心率60-70次/分的高30%以上。
为何如此?医学解释很有画面感:心脏像台水泵,跳得快就“磨损”大,长时间高频工作,老化也会提前。
什么情况下,心率偏高最“伤心”?常见诱因有: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长期失眠、情绪紧张、过度饮酒抽烟等。
此外,部分药物(如治疗哮喘、抑郁的部分药物)也有激活交感神经的副作用,让心率“不自觉”爬高。
![]()
研究显示,心率处在合适范围,中老年人的预期寿命和重大心脏事件风险明显改善。如果你从现在开始关注并管理心率,身体或许会出现以下3个方面的积极变化。
心血管突发事件风险显著下降
德国利比锡大学医学中心联合中科院团队的一项数据分析指出,将安静时心率控制在80次/分以内,可使60岁以上人群因心梗、猝死的概率降低20%-33%。更稳的跳动节奏,意味着血管和心脏获得“喘息”的机会,不易过度劳损。
大脑供血更充足,认知能力更稳定
美国心脏学会2019年年度会议提出,老年人心率每降低10次/分,卒中和阿尔茨海默风险分别下降可达12%和9%。心率平稳,血流速度更适宜,能够更好地保护大脑。
![]()
睡眠质量和体能均可能得以提升
心率较高常伴随焦虑、睡不安稳、易乏力。相关临床跟踪数据显示,将心率降至正常后,参与者自评睡眠满意度提升15%-20%,日间精神状态也更好。
如何让自己的心率保持在健康区域?其实,改善主要靠“日常养心”,简单有效可操作:
保持规律运动,但不要强度过大。快走、游泳、太极等有氧运动可帮助降低安静心率,每周累计150分钟左右即可。切记:不建议追求“猛跑”或剧烈运动,老人以身体舒适为度。
![]()
优化作息,充足睡眠。美国梅奥诊所建议60岁以上成年人每日睡眠7-8小时,避免长期熬夜。规律睡眠能直接影响交感神经活性,有助于让心率回归理想区间。
减少应激和不良习惯。情绪激动、焦虑、过量咖啡、吸烟、喝酒都可能拉高心率。每天花几分钟做深呼吸、听舒缓音乐、冥想,对心脏极有益处。发现问题及时就医,切忌用冷水猛洗面、空腹烈酒等刺激行为。
![]()
微调生活方式,再加定期监测。家中常备电子血压计或心率仪,养成定期检测心率的习惯。万一发现安静状态下心跳常超90次/分,建议及时就医,排查是否有基础疾病或药物影响。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