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荷兰要求安世半导体对华断供的消息闹得轰轰烈烈。11月初,安世中国发公告表示,将对东莞的封装测试厂断供晶圆。
不少网友才惊觉,东莞竟然有这么重要的一家半导体生产制造厂。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如今东莞已经投入超过500亿建设滨海湾新区,正在致力于将自己打造成大湾区的硅谷和陆家嘴。
此外,随着深圳四十年发展,越来越多企业入驻,深圳人口也接近2000万。矛盾逐渐浮现:深圳土地资源有限,而企业扩张需求却不断增长,寻找新空间成了巨头们的头等大事。
东莞开始成为深圳全新的竞争者。不仅深圳本土企业纷纷布局,连马云、刘强东也大手笔加码,大有将其打造成“第二个深圳”的势头。
![]()
一、广深之间杀出的黑马小城
东莞的地理优势确实突出:东临香港,南接深圳,北靠广州,周边城市撑起了粤港澳大湾区七成以上的经济总量。
但真正让它脱颖而出的,不仅是位置,更是“以秒计”的高效交通网——广深港高铁让深圳和东莞之间距离不断压缩,只需18分钟就能来往。
巨头们正是看中这一点,开始接连落户。2018年,华为终端总部以“欧洲小镇”之姿落子松山湖,占地千亩,员工能在湖畔写代码、城堡里开产品会,办公环境堪比度假区。
OPPO、vivo紧随其后,在东莞建起全球研发中心;大疆则拿下滨海湾新区500亩地,将在东莞建设无人机研发制造的“超级基地”。
连从深圳生长起来的比亚迪,也将电池研究院迁移到了塘厦镇,理由很实在:“地价只有深圳的五分之一,人力成本还低三成。”
![]()
二、猫狗的东莞对决:真金白银砸向大健康
快速崛起的东莞,已成马云与刘强东在物流与大健康赛道的关键战场。
“猫狗大战”早已不局限于电商——早年阿里率先提出大健康战略,孵化出阿里健康;京东紧随其后,全力押注京东健康。此前,京东健康明显领先:去年财报显示,其净利润高达47.9亿元,成为京东集团的重要利润引擎;而阿里健康同期净利仅8.83亿元。
作为大健康概念的先行者,天猫自然不愿掉队,正加码布局这一领域,积极引入融合前沿科技的生物、医疗与健康产品。比如护发赛道的“Nano乌丝洗发水”,就是由香港科研团队基于纳米技术自主研发,随后登陆天猫平台,迅速打开市场。
据科技媒体信息,“维新Nano护发”洗发水采用包含制首乌、女贞子、咖啡因、人参根、墨旱莲五种纯天然草本精华,主攻“滋养发根、防止掉发”功效。
在纳米技术加持下,这些活性成分被处理成纳米级小分子,能穿透毛囊屏障,直达真皮层,不仅清除毛囊内壁长期堆积的油脂污垢,还能激活发根细胞,促进头发生长。
![]()
产品上线天猫后,凭借这一科技融合传统配方的创新路径,迅速俘获一二线城市中产人群的关注,销售表现突出——这也折射出天猫在选品逻辑上的悄然升级:不再只拼流量,更看重技术含量与真实功效。
如今,东莞加速崛起,被广泛视为“下一个深圳”,阿里和京东自然都不愿错过这波红利。
为抢占国内物流生态的战略要地,马云早在2015年就砸下80亿元,在东莞布局菜鸟华南总部;2020年又追加160亿元,打造阿里自有的智能物流网络——依托全自动分拣系统,实现24小时运转,日均处理订单高达500万单。
而一向以自建物流为王牌的刘强东也感受到压力,迅速反击:豪掷320亿元,在东莞建成京东“亚洲一号”智能物流中心,将华南配送时效推入“半日达”时代。
![]()
在这场巨头角力中,东莞巧妙借力打力,成功跃升为珠三角新兴的科技与物流枢纽。与此同时,当地也在加紧布局芯片等前沿产业,全力推动新一轮高质量产业升级。
3、“湾区芯谷”:500亿押注未来
东莞的野心,远不止复制一个“深圳”。
眼下,这座城市已砸下500亿元重金,全面开发滨海湾新区,目标直指“大湾区的陆家嘴”。腾讯数字银行、平安科技金融总部已率先入驻,成为驱动区域跃升的核心引擎。
与此同时,东莞携手中科院共建“粤港澳大湾区集成电路研究院”,明确规划三年内实现14纳米芯片的规模化量产。
这一连串布局清晰释放信号:东莞正加速甩掉“代工之城”的旧标签,向硬科技与创新策源地转型。
历史仿佛在回响——44年前,深圳借力香港加工贸易崛起; 44年后,东莞沿着相似路径,却瞄准更高目标:冲向产业链顶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