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被踢出局?LME停单、美国联盟,却忘了中国是最大“买家”
146年历史的LME,突然对人民币动手了!
它一刀切停掉所有人民币结算的金属合约,理由竟是“流动性不足”。
几乎同时,美国拉上十国,搞起矿产联盟,意图在金属定价权上围堵中国。
可他们偏偏算漏了一点:中国手握全球55%的铜消费、70%的铁矿石进口——我们,才是市场的“超级买家”。
一边无视真实的庞大需求,一边高喊封杀,这背后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2025年11月,有146年历史的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突然宣布,从11月10日起,要暂停所有以人民币为首的非美货币结算的金属期货合约。
而它的官方理由,竟是这些合约“交易不活跃、流动性差”。
![]()
但仔细一看数据,这个说法其实站不住脚。
表面上,这是人民币国际化遇到的一道坎,可背后更像是美元体系开始撑不住的表现。
虽说LME在全球金属交易圈是公认的老大哥,但这次的理由实在没法让人信服。
就说人民币计价的铜期货,2024年初每天平均成交35.7万手,到2025年上半年已经涨到48.2万手。
涨幅超35%,三年下来整体交易量快翻了三倍。
要知道,一手铜期货背后是25吨实物,这些交易可不是虚的,背后是中国工厂生产新能源汽车、推进基建的真实需求在支撑。
再看上海期货交易所的数据,更有说服力。
沪铝、沪镍的人民币合约成交量已经冲到全球前列。
![]()
尤其是沪镍主力合约,日均成交超过10万手,比LME同类合约还高出18%。
更人费解的是,LME虽说扎根于英国,但2012年就被港交所全资收购,带有中资背景,按说该多给人民币几分薄面。
可它却没站在客观立场,不仅没搞任何听证,也没给过渡期,从公告到执行还不到一周,突然就停了人民币合约。
很难不让人觉得,这是在配合美元阵营的动作。
市场反应往往比声明更真实,消息公布当天,上海夜盘的金属合约集体涨停,而LME的美元合约却罕见跌停。
沪伦两地的铜价差距也越拉越大,一开始每吨差1330美元,后来一度冲到1740美元,创下1987年以来的最高纪录。
中东有家大型金属生产商反应特别快,直接通知中国供应商,四季度的长期订单全按上海期货交易所的价格算,而且100%用人民币结算。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人民币不是没人用,恰恰是势头太猛,才招来这种压制。
![]()
LME这波操作并非孤立事件,结合美国近期的一系列动作,可以看出一套针对人民币的组合拳正在打出。
与其说是人民币遭遇危机,不如说是美元体系在被动防守。
第一招就是LME的禁令,目标很明确:阻止人民币进入全球金属定价的核心圈。
金属定价权为什么这么重要?过去美国通过石油绑定美元,全球买石油基本离不开它。
如今进入新能源时代,锂、镍、稀土等资源成了工业新命脉。
如果人民币在这些品种上站稳脚跟,美元的地位自然受到挑战。
第二招,是靠印钞转嫁危机。
美国最近日子不太好过:政府停摆一个多月,军人领不到工资,几千万人断了救济金。
华尔街和硅谷裁了十几万人,财政部也快没钱了。
![]()
于是老办法又被搬出来:印钞。
美元作为世界货币,印钞本质是向全球转嫁危机。
历史上每次大规模印钞,金属价格大涨,美元结算地位反而更稳,这是美国的惯用套路。
第三招,是拉拢盟友组建矿产联盟。
美国联合G7国家、澳大利亚、韩国等十个国家,搞了一个“关键矿产联盟”,后来还升级为“关键矿产交易俱乐部”。
表面上是保障供应链安全,实际上是想让这些矿产继续沿用美元结算,复制当年“石油美元”的老路。
这些矿产确实是新时代工业的血液:电动车电池需要锂和钴,光伏板离不开硅和铜,芯片制造依赖稀土。
谁掌握了它们的定价权,谁就握住了高端产业的命门。
![]()
美国试图把中国排除在外,既保障自身原料安全,又压制中国新能源产业,还能巩固美元地位,可谓一举多得。
不过这套组合拳,漏洞不少。
最关键是美国没搞懂:金属市场早不是卖方时代,而是彻底的“买方市场”。
中国不光是全球最大金属买家,更是产业链中绕不开的“加工中心”。
全球87%的稀土、78%的锂、65%的钴,都是在中国完成加工的。
而且中国的稀土提炼成本只有美国的四分之一,纯度还能稳稳保持在99.99%。
欧美自己的高纯稀土技术一直没突破,非洲的精炼厂也老是出故障。
没有中国的加工能力,美国联盟手里的矿,说白了就是一堆没用的原料。
![]()
而且这联盟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德国大众曾在澳大利亚投1.2亿美元建稀土厂,结果产能跟不上、技术不成熟,最后还是回头买中国货。
加拿大、澳大利亚这些国家,既想跟美国站队,又放不下中国市场。
说白了,联盟更多是政治表演。
中国能破局,靠的是硬实力。
作为“超级买家”,中国占了全球55%的铜消费、70%以上的铁矿石进口。
澳大利亚三成以上的矿产品交易已接受人民币支付,连必和必拓都开始用人民币结算部分铁矿石现货。
产业链方面,中国稀土氧化物产能占全球70%,电解铝占55%。
上海期交所的“保税交割+人民币计价”闭环已运作成熟,中国还推出“北铁指数”摆脱西方定价依赖。
更有“黄金走廊”战略,让人民币能绕开美元直接兑换黄金。
![]()
沙特已在规划相关金库,未来石油交易也可用人民币结算并兑黄金,形成完整循环。
有意思的是,LME这波封杀,反倒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神助攻”。
现在矿产交易中用人民币结算已不稀奇,除了必和必拓,中东铜矿、非洲镍矿交易中,人民币报价占比也超过三成。
沙特对华石油出口的人民币结算比例已涨到45%。
离岸市场也在发力:香港金管局把人民币流动性池扩大到1100亿元,还推出新融资机制,支持企业做人民币长期融资。
迪拜计划在明年底推出人民币金属期货,交割库就设在苏伊士运河边。
直接对接中东现货和中国期货,境内+离岸的双网络正越织越密。
国际资本也在用行动投票,2024年11月,财政部在香港发行40亿美元主权债券,吸引1182亿美元认购,超发行额30倍,创下历史纪录。
![]()
尽管一些华尔街机构曾调低中国信用评级,但真金白银的认购说明,中国资产仍是可靠的避风港。
全球金属定价权正悄悄东移,过去定价看伦敦、纽约,现在“上海价格”越来越受认可。
中东生产商四季度的长单,都已直接参考上海期交所价格。
沪伦价差创38年新高,也说明市场认人民币计价的合理性。
这不是政府强推,是企业自己算明白的账。
上海价格更稳,人民币结算更便捷,还能躲开汇率波动。
2025年12月的金砖峰会可能成为关键节点。
金砖国家手握全球43%的矿产储量,如果能在本币结算上达成共识,美元体系会进一步被边缘化。
![]()
其实人民币不是要取代美元,而是给世界多一个稳定、公平的选择。
这也和咱们普通人息息相关:金属原料定价稳了,新能源车、家电价格也会更平稳。
人民币走强,养老金、理财也更安全。
LME的封杀没拦住人民币,反而让美元霸权的脆弱暴露出来。
这场货币博弈才刚刚开始,尊重市场、愿意合作的那一方,终究会笑到最后。
国际金融秩序的博弈从来不只是市场之争,当既得利益者开始修改规则时,恰说明原有的游戏规则正在失效。真正的转折点或许不在于谁的交易量更大,而在于谁能重新定义价值的标尺。
参考文献:
![]()
1.和讯网:《LME:自11月10日起将暂停交易不活跃的非美元期权合约的交易》2025-11-07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