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分嘉宾合影
11月1日,由《中国美术报》社、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承办,福州国画院申报的“灿若星河——画院(青年艺术家)优秀创作成果展览”之“闽山青翠——张光卿山水画创作展”在北京《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举办。展览共展出艺术家张光卿近年来创作的36件中国画作品,呈现出其水墨表现在山水画领域的艺术探索。
![]()
部分嘉宾合影
“灿若星河——画院(青年艺术家)优秀创作成果展览”扶持项目,旨在展示当代青年艺术家群体的创作理念、学术态度、艺术成果和精神追求,入选的75个项目,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下国内画院青年艺术家的创作面貌,展现出他们对美术创作的独立思考,也展示了青年艺术家当下的创作态势。
![]()
部分嘉宾合影
作为福州画院的画家,张光卿一直坚守对于诗书画印相结合的传统,通过传统的笔墨语言,把诗意和画意进行融合。此次展览呈现了他对于中国画在当下语境中的表达探索。“闽山青翠是我对福建山水的一次艺术的呈现,画里的山水是福建闽山闽水的生动映照。青翠是一个表示颜色的词,也是福建山水的本色,同时也是中国青绿山水的重要色相,也代表着对传统青绿艺术的传承。这个主题也比较准确地概括了我当下的追求和状态。”张光卿说道。
在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刘万鸣看来,张光卿的作品构图饱满丰盈,善于利用虚实相生的手法营造空间,使得画面元素虽多却井然有序。用笔上,他追求一种松活灵动的趣味,线条富于书写性,在疏密变化中构建出丰富的层次感。画家巧妙地将个人的体悟与时代的审美融入笔端,使作品既扎根于深厚的古典根基,又焕发出清新的当代气息。
![]()
![]()
展览现场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中国女画家协会会长、研究员徐涟表示,张光卿的绘画扎根于福建山水,又能上溯元代传统,以小景见大气象,展现出个人鲜明的艺术面貌。在构图经营上,张光卿有意识地融合南北山水特征,体现出对自然观察的尊重。总体而言,张光卿在传统笔墨与当代意识之间找到了恰当的平衡点,他的探索既有来源又有新意。
![]()
![]()
展览现场
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卢禹舜表示, 从张光卿的创作中,能够看出其对艺术怀有执着的探索精神,其作品既根植于传统,又与时代息息相关,展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对当代语境的敏感度,以及在个性语言上的成功探索。
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所长、《中国美术报》总编辑陈明表示,张光卿的作品既延续了传统笔墨精神,又带有鲜明的现代绘画意味。从局部来看,画面中融入了抽象的构成形式,呈现出一定的现代感,但整体上并未脱离中国山水画特有的写意精神。
中国国家画院办公室主任董雷表示,张光卿的作品呈现了他的一种格调高古又颇具品质的审美追求,通过墨色的晕染,丰富画面的层次和氛围感。他的画面铺陈布局,在简洁中呈现一种秩序感,显然是经过不断思考做出的艺术表达。
![]()
![]()
展览现场
中国美术馆研究部主任、研究馆员裔萼表示, 观张光卿山水画,仿佛步入宋元林泉,古意盎然,诗意沛然,尤为可贵的是,在这古意与诗意之外,他还在寻找新意,那个独属于他自己的、不同于宋人元人和今人的新意。
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所副所长、青年艺术中心主任王跃奎表示,张光卿的作品首先打动人的是一种含蓄而纯正的“文心”,呈现出不张扬、安静而沉厚的艺术气质。可贵的是,张光卿在深入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具有当代感的表达方式,使作品既保留传统山水的精神内核,又散发出清新的当代气息。
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副院长曾三凯表示,张光卿善于从平常景物中提炼视觉新意,造型自然不刻意变形,画面或繁密或纯净,疏密有致,形成张弛有度的节奏。
中国国家画院人物画所名誉所长王辅民表示,张光卿的作品,以淡墨为主要媒介,通过渲染与勾勒相结合的手法,将闽地湿润氤氲、云雾缭绕的自然景观转化为具有缥缈意境的画面语言。技法上,张光卿善于运用大面积的墨色渲染构建画面主体结构,并于局部施以色彩进行点缀,形成墨与色之间的对比与张力。
![]()
![]()
展览现场
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画专业委员会研究员林容生表示,张光卿是一位在传统学养比较扎实的青年画家,他对创作有独特的思考,扎根传统,在其中寻找与自己内心相契合的文化基点,再结合对自然的感受塑造画面意境。他的作品有自己的性情,有对自然的认识。
中国国家画院人物画所原所长李晓柱表示,张光卿作品的核心价值在于其独特的静气,这种静气源于艺术家内在的专注与克制,体现了其心境的澄明。
中国国家画院人物画所原副所长卢志强表示,张光卿在传统继承方面,深得古人精髓。在师法自然方面,他扎根福建地域特色进行创作,用画笔描绘下闽山闽水特有的自然风貌。在创新转化方面,他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又结合当代人的视觉感受,对传统山水画进行了视觉化的改造与提炼。
![]()
![]()
展览现场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王东声表示,张光卿的画,属于典型的南方山水画一脉,气息纯正,他在延续宋元的造境传统,是传统路数里求简净、慕高格的一路。他善用熟纸,讲究纸张在南北方环境下的差异。
文化学者、艺术家刘墨表示,从张光卿的画中能够感受到一种安静且宏大的气象。此外,画面的标题、题字、书法和篆刻都体现出深厚的古典诗词情怀,能够让观众感受到一种宁静与深远的境界。
美术评论家付京生表示,张光卿将自身面对自然山水时的真切感受,用笔墨图像语言表达出来,画面样式干净利落、风格和谐稳定。
艺术家简介
![]()
张光卿,福建尤溪人。美术学硕士,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结业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2023年中国国家画院全国画院青年创作骨干培训班。现为福州国画院专职画师。
部分展览作品欣赏
![]()
张光卿 《鸣泉飞壑之三》 180cm×145cm 2024年
![]()
张光卿 《鸣泉飞壑之五》 180cm×145cm 2025年
![]()
张光卿 《石上且听泉之二》 91.5cm×60.5cm 2025年
![]()
张光卿 《石上且听泉之三》 93cm×58.5cm 2025年
![]()
张光卿 《石上且听泉之十一》 93cm×58cm 2025年
![]()
张光卿 《松泉漱石之一》 240cm×120cm 2024年
![]()
张光卿 《白鸟高飞之一》 45cm×70cm 2025年
![]()
张光卿 《白鸟高飞之二》 45cm×70cm 2025年
![]()
张光卿 《色结烟霞之二》 140cm×70cm 2025年
![]()
张光卿 《平山阑槛》 45cm×45cm 2024年
编辑 | 杨晓萌
制作 | 殷 铄、刘根源
校对 | 安亚静
初审 | 殷 铄
复审 | 马子雷
终审 | 陈 明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联系人:王会
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8611300565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6年出版43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258元/年
2.直接向报社订阅,发行联系人:吴坤 电话: 13071178285
新闻热线
电话:010-68469146
邮箱:zgmsbvip@163.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