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约克郡有一家博物馆,叫“约维克北欧海盗中心”,创建于1984年。
它们的“镇馆之宝”,竟是一坨便便。你没看错,就是字面意思,人类的排泄物。
可以说是全世界的“网红”,很多人都在网上“欣赏”过。
![]()
1972年,工人们在劳埃德银行建筑工地挖地基时,意外发现了这个褐色的条状物。起初大家以为它就是块普通石头,谁也没想到,它竟是维京时代遗留的人类粪便化石。
经过专家鉴定,这坨粪便距今约1200年,属于公元9世纪生活在约克的维京人。它保存得极其完整,长度20厘米,宽度5厘米,是目前全球发现的最大、最完好的人类粪化石。
为什么一坨粪便能这么值钱?还能成为博物馆的焦点?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看似荒唐的故事。
![]()
这坨粪便能保存1200年,可不是运气好那么简单。约克地区在维京时代是个繁忙的定居点,地下堆积了大量生活垃圾,包括木头、皮革、动物骨头,还有数不清的粪便。
关键是,这里的土壤潮湿且缺氧,有机物不容易腐烂,反而在矿物质渗透下慢慢石化。这就好比把东西塞进一个天然的时间胶囊里,隔绝了空气和细菌。
如果这坨粪便是埋在普通干燥环境里,早就分解得无影无踪了。正因如此,它才能以原样留存到今天,甚至连内部的成分都没怎么变。
科学家们分析后确认,它属于一位维京成年人,可能是个战士或普通居民,排便后很快被埋入地下,躲过了自然破坏。
![]()
这种保存条件在考古界非常罕见,也让这坨粪便成了独一无二的标本。
生物学家安德鲁·琼斯说:“它就像皇冠上的宝石一样无可替代!”
并且专家给它估价3.9万美元!一坨粪便有什么科学价值,能让它身价飙升到约合28万人民币?
答案就在于它能告诉我们古代人是怎么生活的。通过化验,研究人员发现这坨粪便里主要是肉类和谷物的残留,比如面包和带骨肉的痕迹,但几乎找不到蔬菜、水果或坚果的影子。
这说明主人的饮食很单一,肉食比例高,可能经常吃奶制品或狩猎得来的食物。
![]()
更惊人的是,粪便中检测出了大量寄生虫卵,包括鞭虫和蛔虫。这意味着这位维京人长期受肠道寄生虫困扰,健康状况不佳。
想想看,那时候没有现代医疗知识,饮用水和食物可能被污染,导致寄生虫普遍存在。这坨粪便就像一本微缩历史书,直接反映了维京时代的饮食结构、卫生条件和健康问题。
它让冷冰冰的考古数据变得鲜活起来,告诉我们历史不只是关于国王和战争,也关乎普通人的日常烦恼。
博物馆里通常展示的是武器、陶器或珠宝,但粪便?这绝对是个异类。可偏偏它吸引了不少游客,大家围着玻璃柜好奇打量,想看看千年前的人“拉”出的东西长啥样。
![]()
这家博物馆直到现在,还经常因为这坨便便,成为网友“打卡地”,也算是一个奇观了。
博物馆工作人员对它呵护有加,放在恒温恒湿的展柜里,生怕出一点意外。事实上它还真经历过险情,2003年,一位老师带学生参观时不慎撞倒展柜,粪便摔成了三截。
幸好修复专家技术高超,把它粘回原样继续展出,可见有多重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