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老了就像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可你瞧瞧村头老李头,整天揣着保温杯在槐树下哼小曲,那劲头比二十岁小伙还足。反倒是隔壁退休干部老王,天天抱着药罐子长吁短叹,明明两人同龄,活得像隔了半个世纪。这其中的门道啊,就藏在五件顶要紧的小事里。
![]()
头一桩:身子骨硬朗,吃嘛嘛香
老话讲“健康是1,其他都是后边的0”,这话在理。我邻居张工退休前是八级钳工,去年膝盖做了手术,现在上下楼都得攥着扶手倒吸气。反倒是小区里扫了二十年大街的陈阿姨,扛着十来斤米面上五楼都不带喘的。
这人到晚年,什么名牌手表金项链都是虚的。能自己系鞋带,能啃得动嫩玉米,夜里不起三五回夜,那就是顶天的福气。我舅公今年九十整,每早还坚持用木梳梳头百下,他说这比吃啥补药都管用。确实,机器运转了大半辈子,时常上点油、紧紧螺丝,比临时抱佛脚强得多。
![]()
第二桩:兜里有余粮,心里不发慌
钱不是万能的,可口袋里没几个子儿,心里真跟揣了只兔子似的。前楼赵教授退休金八千多,却总愁闺女在北京买房还差首付;后巷吴师傅靠修鞋攒下三间铺面,反而天天乐呵呵摆弄他的兰花。
倒不是说钱越多越快活,关键得明白:七十岁的胃吃不动满汉全席,三寸电视屏看不了4K大片。我认识位老哥把城里的楼房留给儿子,自己在郊区租个小院种菜养鸡,每月开销不到一千五。他说现在吃的鸡蛋还带着太阳味儿,比过去应酬桌上的龙虾还香。
![]()
第三桩:身边有知冷知热的人
人就像冬天里的刺猬,离远了冷,挨近了扎。老了尤其要拿捏好这个分寸。对门刘奶奶老伴走了十年,可早晨练太极有拳友,下午合唱团有歌伴,夜里还能和外地女儿视频唠嗑。这种“扯不断理还乱”的热乎气,最是养人。
见过不少老夫妻,吵吵闹闹一辈子,到老反而成了连体婴。楼下车棚管理员老周两口子,每天黄昏都搀扶着在河边散步。有回老周发病住院,老伴守了三天夜,第四天自己也躺倒了。这就像老藤缠树,早分不清是你是我,但这种牵绊恰恰成了活下去的念想。
![]()
第四桩:心头无事一身轻
俗话说“年轻看远,年老看淡”,真是这个理儿。我叔父退休前在单位管着百来号人,刚退下来那阵,连家里垃圾桶没及时清理都要发火。后来跟着书法老师学了三年颜真卿,现在能对着自己写歪的字乐半天。
人得学会把心事晾晒晾晒。就像我认识的一位老中医,病人夸他医术好,他总摆手:“哪是医术好,是你们愿意把病交给我。”老了更要懂得把烦心事交出去——交给时间,交给天地,交给儿孙自有儿孙福。
![]()
最后一桩:眉间有笑纹,眼中有光亮
这话听着玄乎,其实简单。你看那些活得滋润的老人,多半有件痴迷的闲事。我认识个七十岁开始学剪纸的老太太,现在作品都卖到国外去了;还有位老伯每天雷打不动去公园喂流浪猫,那些猫老远看见他就窜过来蹭裤腿。
这种欢喜不图名不图利,就像孩童摆弄心爱的玩具。我们院里老冯头,把废弃自行车零件改造成会转的风车,邻居孩子过生日都能得一个。他常说:“我这双手还能捣鼓出让人眼前一亮的玩意儿,就觉着没白活。”
![]()
要是这五桩事儿您都占全了,那真该偷着乐。就像我九十岁的姑婆说的:“年轻时的福不算福,老来的福才是金不换。”她老人家现在耳不聋眼不花,最爱搬个小马扎在院门口看云彩,说那云一会儿像奔马,一会儿像睡佛,比电视里的连续剧还有趣。
说到底,老了的日子不用太复杂。就像熬一锅老火汤,火候到了自然飘香。若能落个身上舒坦、心里敞亮、身边有人、手头有事、眉间有笑,这秋日的太阳,可比盛夏的烈日受用多了。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