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观察报记者 邹永勤
“新能源重卡的普及已是大势所趋,但行业的未来不在于简单追求从‘油’到‘电’的动力替换,而是全面构建一个‘纯电动头挂列车+运营保障基站’协同发展的EVRT(指纯电动头挂列车)生态圈。”
11月10日至11月13日,2025中国国际商用车展在武汉举行,中集车辆(301039.SZ)董事长兼CEO李贵平在展会期间发表了上述观点。
本届商用车展的一大特点,是新能源展车数量远远大于燃油车数量,并成为展会的“主旋律”之一。其背后,则是商用车的新能源渗透率(指新能源商用车国内销量占商用车国内销量的比例)在持续大幅提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我国商用车销量达311.7万辆,同比增长7.8%。其中,新能源商用车销量持续攀升,前9个月国内销量达56.6万辆,同比增长61.4%。
李贵平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国新能源商用车的渗透率出现了大幅提升的趋势,主要原因有三个:
首先是补贴政策。近年来,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的“两新”政策均向新能源车倾斜,使得新能源车的更新补贴较燃油或天然气车高40%—75%不等;其次,是价格下降及车企灵活的营销方式。在成本下降、政策补贴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下,新能源商用车与油车的价差大幅缩小,购买经济性大幅提升;最后,是运输市场供求关系出现了变化。随着新能源商用车的价格下降,在电动车适合的场景里,其产生的综合效益明显比油车要好。
“此外,交通运输部等十部门在今年4月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在国家级政策中首次提及‘推动新能源营运重卡规模化应用’。”李贵平表示,随着全国各地积极响应重卡电动化号召,今年以来重卡的新能源渗透率快速提升,为整个商用车的新能源渗透率提升贡献了主要增量。
李贵平同时表示,虽然新能源重卡的普及已是大势所趋,但行业仍面临三大系统性挑战。
第一,是车辆技术的瓶颈、同质化竞争与成本困局。在新能源重卡普及的过程中,“油改电”是主导方向,但同质化竞争凸显,从而使得行业陷入价格战的泥潭中;而“头挂设计分离”的技术路线,则导致系统割裂,在能耗、制动、控制等方面难以深度协同,限制了整车能效、动力与安全性的全面提升;此外,电池集中载荷的设计也带来了成本上升等一系列难题。
第二,是保障体系缺位,导致续航焦虑与出勤率担忧。目前的现况是,补能基础设施不足且站端建设面临多重现实约束,难以快速铺开;“车-站”布局失衡,补能网络的规划布局缺乏与车辆运营路线、场景需求联动机制,出现了“有车无电”等资源错配;另外,带三电能力的维修保养体系薄弱,维修周期长,严重影响出勤率。
第三,是用户全生命周期价值诉求未被满足。传统车辆销售模式难以覆盖客户全生命周期的需求;复杂工况对电池寿命挑战大,更换费用高;资产残值管理机制缺失,二手车市场尚未成熟,缺乏统一的残值评估和回购机制,用户长期资产价值保障缺乏信心。
对此,李贵平认为,面对新能源重卡普及过程中遭遇的上述三大系统性挑战和发展困境,破解之道绝非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需要一场彻底的生态革命。
“重卡行业的未来,不在于简单追求从‘油’到‘电’的动力替换,而应该把重心放在生态圈的建设上,全面构建从用户体验出发,以EVRT的TCO(全生命周期成本)为基础考量、‘纯电动头挂列车+运营保障基站’协同的EVRT生态圈。”他说。
(作者 邹永勤)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供参考、交流,不构成任何建议。
![]()
邹永勤
深圳采访部记者 重点关注金融市场交易主体(主要包括公私募基金、社保基金、证券公司、创投公司等等),以及华南区上市公司的发展状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