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冯继军
第十五章 年年有惊喜 岁岁发新枝
开春时,梧桐坡的文化活动中心封顶了。青砖黛瓦,飞檐翘角,门口栽着两株碗口粗的梧桐树,是阿桐特意从后山移栽来的,枝繁叶茂,透着股蓬勃生气。活动中心里摆着书架、桌椅,还有个小舞台,村民们闲时来读书、娱乐,孩子们放学后在这儿写作业,热闹得很。
兰花生了个大胖小子,眉眼像阿桐,笑起来像兰花,有两个浅浅的梨涡。陈老实抱着孙子,乐得合不拢嘴,天天拄着拐杖去村里炫耀:“看咱这娃,壮实不?将来肯定是种樱桃的好手!”
孩子满月那天,合作社请了戏班子来活动中心唱戏。台上咿咿呀呀地唱着《龙凤呈祥》,台下村民们看得津津有味,孩子们围着戏台嘻戏跑闹,兰花抱着孩子坐在阿桐身边,脸上是藏不住的幸福。
“桐哥,省里的农业博览会给咱发来邀请函,让咱去参展。”小林拿着一封烫金的信封跑过来,语气里满是兴奋,“说要给咱的樱桃和果酱评奖呢!”
阿桐接过邀请函,心里一阵热。他想起第一年种樱桃时的忐忑,想起第一次卖果酱时的紧张,再看看现在,能去省里的博览会参展,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去!”阿桐拍板,“带上最好的樱桃酒和新做的礼盒果酱,让省里人也尝尝咱梧桐坡的味道。”
博览会那天,梧桐坡的展台前挤满了人。红艳艳的樱桃、金灿灿的果酱、包装精美的礼盒,看得人眼花缭乱。阿桐和小林忙着给人介绍,兰花则现场演示做果酱,引来不少人围观。
“这果酱真好吃,有股自然的果香。”一个评委尝了一口,连连点头。
“樱桃酒也不错,醇厚甘甜,有乡土味。”另一个评委赞道。
最后,梧桐坡的樱桃被评为“金奖农产品”,果酱获得“特色产品奖”。站在领奖台上,阿桐捧着奖杯,心里百感交集。他知道,这奖杯不是属于他一个人,属于所有为梧桐坡流汗出力的人,属于这片孕育希望的土地。
从省里回来后,梧桐坡的名气更大了。有食品加工厂找上门来,想跟合作社合作,批量生产果酱;有旅游公司想开发“梧桐坡二日游”线路;甚至有电视台想来拍电视剧,说这儿的风景和故事都太动人。
“咱一步一步来,别急。”阿桐在合作社会议上说,“先把樱桃种好,把果酱做好,把产学研和旅游做扎实,再考虑其他的。咱不能贪多嚼不烂。”
大家都点头同意。王老五现在成了合作社的“生产组长”,把樱桃园管理得井井有条,还琢磨着搞“林下养殖”,在樱桃树底下养鸡,既能除草杀虫,鸡粪还能当肥料,一举两得。
石头爸爸也成了“民宿主管”,把客人照顾得无微不至,不少回头客都指定要住他管理的房间。他常说:“阿桐给了我机会,我得好好干,不能辜负他。”
夏天的时候,陈老实突然病倒了。阿桐请了县里最好的医生来看,说是年纪大了,操劳过度,需要静养。阿桐把父亲接到自己屋里,天天守着,兰花也精心照料,炖鸡汤、熬小米粥,变着花样给老人补身体。
一天,陈老实精神好了些,拉着阿桐的手说:“阿桐,我这辈子,没见过梧桐坡这么好的日子。你做得好,爹没白养你。”
“爸,这都是应该的。”阿桐拉着父亲的手,眼眶有些湿润。
“以后啊,多照顾着点村里的老人和孩子。”陈老实喘了口气,“别忘了本。”
阿桐重重地点了点头:“爸!我记住了。”
在大家的照顾下,陈老实的身体渐渐好了起来。天气好的时候,他会坐在活动中心门口,看着孩子们在梧桐树下玩耍,看着村民们来来回回地忙碌,脸上总带着笑。
秋天,樱桃树的叶子又黄了。阿桐抱着儿子,带着他在园子里转,指着那些樱桃树说:“宝宝你看,这是爸爸和爷爷还有好多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一起种出来的。等你长大了,也要学着种樱桃,守护这片土地。”
孩子似懂非懂地眨着小眼睛,小手抓住一片飘落的梧桐叶,咯咯咯地笑个不停。
微风穿过梧桐林,带着岁月的味道,也带着新生的气息。阿桐知道,梧桐坡的故事,就像树的年轮,一圈圈地增长,记录着汗水,记录着欢笑,记录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守护与传承。而这故事,还将继续写下去,在清河的流水里,在梧桐树的枝叶间,在每一个热爱这片土地的人心里,生生不息,源远流长。(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