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师,这个红薯埋得好深呀!”
“我挖到一个好大的!”
“你看我割的稻穗,是不是很整齐?”
![]()
![]()
近日,白鹤镇慈田自然劳动教育营里格外热闹,260名学生在这里体验农耕生活,通过割稻脱粒、栽种青菜、土灶煮红薯等活动,把课堂搬进田间地头,获得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劳动实践体验。
![]()
![]()
![]()
作为青浦区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基地、劳动教育基地及“大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库,上海慈田蔬果专业合作社打造的慈田自然劳动教育营,以“劳动教育赋能学生成长”为理念,深耕生态劳动教育实践。40亩营地划分为农耕种植区、萌宠喂养区、农事科普区等6大主题区域,由“教育专员”全程跟课指导。结合金秋时节的农事特点,营地还为学生们量身定制了半日实践课程,通过“分组轮换、多维度体验”的形式,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
![]()
在农耕种植实践区,学生们手持小锄头清除杂草、平整土地,小心翼翼地栽种青菜,从翻地、挖坑到覆土、浇水,完整参与农作物种植全流程。割稻场上,大家学习使用镰刀收割水稻,通过脱粒、碾米等环节,亲眼见证稻谷从“谷粒”到“米粒”的蜕变过程,深刻体会“粒粒皆辛苦”的含义。
![]()
![]()
农村生活体验区里,学生们合力推动石磨,观察谷物逐渐变成细腻粉末的过程;围在土灶旁添柴守火,等待红薯慢慢煮熟。品尝着自己劳动所得的成果,孩子们更加懂得了珍惜粮食的意义。此外,通过萌宠喂养、田间识物、农耕器具参观等环节,学生们认识了水稻、红薯、青菜等十余种农作物,学会了辨认镰刀、锄头、石磨等传统农具,在亲身体验中积累了农事知识。
![]()

![]()
白鹤镇作为农业大镇,农耕文化深厚、农业资源丰富,由此催生了一批专业农事教育基地,慈田自然劳动教育营就是其中之一。“我们希望通过特色化、沉浸式的劳动课程,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劳动技能,培养尊重劳动、热爱自然的良好品格。”教育营负责人徐建龙介绍,营地以此为基础开发的劳动课程《二十四节气与农事》,今年已被录入青浦区《生态劳动精品课程汇编》。近两年已为50余所中小学提供服务,接待中小学生超万名。
记者:倪彬礼
摄影:倪彬礼
视频:王立飞
编辑:吕斌
责任编辑:李艳丽(首席)
终审:贾彦秋
转载请注明来自“绿色青浦”官方微信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