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戊戌变法这事儿,绕不开几个核心人物。先说康有为,他从小家境不错,读了不少书,1895年中进士。但他不满足于传统科举,早年接触西方思想后,开始琢磨怎么救国。
1895年甲午战败后,他在北京组织公车上书,集结1300多名举人,递交万言书,呼吁拒和、迁都、练兵、变法。这次行动让他声名大噪,也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
康有为的思路是君主立宪,他写过《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想用孔子名义推改革,但这些书在当时争议大,不少人觉得他篡改经典。
![]()
1898年,他上书光绪帝好几回,呈送《日本变政考》、《俄大彼得变政记》,建议学习西方。
6月16日,他第一次被召见,告诉皇帝大清快灭了,得赶紧变法。变法期间,他是幕后推手,起草了不少诏令,但他的激进行为,比如传闻想卖新疆西藏筹钱,或暗杀计划,让保守派抓到把柄。
政变后,他逃到香港,然后去加拿大,组织保皇会,继续鼓吹保皇。晚年他支持张勋复辟,1917年失败后逃进美国使馆,1927年死在青岛。康有为的保皇思路后来被证明不合时宜,但他推动变法的劲头,在当时确实点燃了不少人的热情。
![]()
梁启超是康有为的弟子,16岁中举,天赋高。1890年他会试落榜,转投康门下,在万木草堂学新知。1895年他参与公车上书,1896年在上海办《时务报》,写文章宣传维新,剖析日本明治维新经验,吸引大批读者。他的文笔犀利,分析清朝落后在于封闭保守。
1898年7月3日,他被光绪召见,任译书局事务,帮着起草改革方案。但他那时已离京去湖南,变法中作用不如康大。政变时,他逃进日本使馆,然后去横滨,办《清议报》,批判慈禧。1900年他游澳大利亚和加拿大,1903年访美国,会见罗斯福。
![]()
光绪帝载湉生于北京醇亲王府,1875年4岁继位,受慈禧掌控。成长中他学满语、骑射,但1887年亲政后仍被制约。甲午战败让他意识到改革必要,1898年他下决心变法,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诏,宣示自强。
变法中他批阅上百诏书,召见康梁,推动教育、经济、军事改革。但他没实权,慈禧握着军权,他急于罢免礼部六堂官,激化矛盾。9月21日政变,他被软禁中南海瀛台,直到1908年11月14日去世。光绪想亲政的努力,在慈禧高压下成了泡影,但他的支持让变法短暂闪光。
![]()
慈禧太后1852年入宫,逐步掌权。1861年辛酉政变,她联合奕䜣夺权,1875年选光绪继位,继续摄政。她偏好传统,反对激进变革,变法初期默许,但看到改革威胁她的权威,就在1898年9月发动政变,宣布训政,废止新政。
她下令捕杀维新派,1900年支持义和团,导致八国联军入侵。她1908年11月15日去世。慈禧的保守决策,加剧了清朝衰落,她维护皇室利益的做法,让国家错失机会。
![]()
谭嗣同早年读儒家,后接触西方思想。1898年9月5日,他被任命军机章京,参赞新政。他主张流血改革,9月18日夜访袁世凯,劝其起兵诛荣禄、围颐和园,但袁告密。政变后他被捕,9月28日在菜市口与六君子一同处决。他拒绝逃亡,选择以死警醒世人。他的牺牲,成了变法悲剧的象征。
袁世凯1898年9月11日被召见,升侍郎。谭嗣同夜访他,他表面答应,但回天津后向荣禄汇报,没直接起兵。政变后他未受罚,后来在清末崛起,1912年任大总统。他的举动,让变法最后一丝希望破灭。
![]()
这些人物的交织,推动了变法,但也暴露了派系斗争。康梁的激进,光绪的无奈,慈禧的强势,袁的观望,都让这场运动注定短命。但他们的努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印记,提醒后人改革之路的艰难。
戊戌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光绪颁布明定国是诏开始,到9月21日政变结束,103天内下了上百道诏令,覆盖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社会各方面。政治上,改革官僚制度,裁减冗官,撤销六个闲散衙门,地方上精简机构,节省开支。设立制度局,集思广益,让官员讨论政策。
![]()
准许地方官和士民上书言事,开放言路,允许报纸批评时政。解除报禁,民间可办报馆,改上海《时务报》为官报,创设京师报馆。各部按月公布收支,增加透明度。这些措施想提升效率,但触动了既得利益者。
经济方面,重点发展资本主义,设铁路矿务总局、农工商总局,各省设分局,规划铁路矿业。推广农会,刊印农报,购买农具,奖励农业,编译外国农书,采用中西方法开垦荒地。
![]()
颁布制器振兴工艺奖励章程,设立工厂,保护商务,设商务局、商会,扩展商埠。开放八旗经商禁令,让旗人自谋生计,兴办实业。这些想赶上西方工业革命,但清朝基础弱,推行难。
教育改革最突出,设立京师大学堂,作为最高学府,今北京大学前身。所有书院、祠庙、义学社学改兼习中西学堂,各省设高等学堂,府城中学,州县小学,鼓励私人办学堂。派遣皇族出国游历,选学生赴日本留学。废八股文,改乡试会试。这些举措想开启民智,但两年后义和团乱起,证明道路长。
![]()
军事上,改用西洋训练,遣散老弱兵,节省军饷,实行团练,裁减绿营,举办民兵。颁布兴造枪炮奖励,筹设武备大学堂,武科停试弓箭骑剑,改考枪炮。允许私人办军工厂,制造军火。这些想现代化军队,但没时间落实,就被废止。
社会方面,破除迷信,将祠堂庙宇改学堂。康有为还提未发表新政,如尊孔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制订宪法、开国会、君民合治、满汉平等、皇帝统帅军、改年号维新、断发易服、迁都上海等,光绪同意部分,但没公布。
![]()
变法内容虽全面,但操之过急,103天110道诏令,让基层应接不暇。改革没群众基础,只在上层推动,保守派抵制强。
这些内容在当时是进步,但放在一百多年后看,感觉像在老船上补丁,治标不治本。西方已第二次工业革命,清朝还马拉车阶段,差距太大。慈禧们不认账,觉得动了他们的奶酪。
![]()
变法推行到1898年9月19日,慈禧从颐和园返宫,9月20日光绪召见袁世凯,袁回天津汇报荣禄。9月21日慈禧宣布训政,软禁光绪于瀛台,废止改革诏书,除京师大学堂外全废。
搜捕维新党人,9月24日捕杨锐、林旭、刘光第,9月25日捕谭嗣同。9月28日处决戊戌六君子于菜市口,无审判直接杀。徐致靖终身监禁,张荫桓流放新疆,1900年处死。其余数十人被捕。
![]()
变法虽败,但加速清朝灭亡,启发辛亥革命。那些内容虽没落实,但影响了后世教育、经济思路。慈禧的镇压,让危机更深,八国联军后她被迫新政,但晚了。
维新派流亡,推动海外华人觉醒。人物结局多悲剧,光绪囚死,六君子杀头,康梁虽活,但理想破碎。历史就这样,一场变法成了转折点,提醒改革需时机和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