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图片说明:张杂谷在张北县获得丰收
![]()
图片说明:在坝上地区田间生长的张杂谷
![]()
沽源收获藜麦
今年1月至11月,张家口全市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多86.3%。
降水在变化,农业结构也在调整。坝上农民在进行传统种植的同时,也在根据实际情况巧应变。
雨水多了该种啥
11月初的尚义县八道沟镇七甲山村,田春芳的拖拉机轰鸣着碾过收获后的土地,残存的地膜与青玉米根茬被连根拔起,仿佛掀过传统种植的一页。这位土生土长的农民,从还没入冬就开始为明年的农业生产做准备,考察地块、联系养殖场下订单。
这两年,坝上地区雨水增多,田春芳果断掉转船头,改种耐涝的青玉米。“雨水多了,何必再流转水浇地!”他说,自己从去年转向承包旱地,流转费从每亩600元降至200元,还省了电费、水费和滴灌成本。虽然旱地亩产3吨略低于水浇地,但算下来,每亩仍有300元利润,远高于传统作物。
田春芳的青玉米种植面积一路扩张,从前年的300亩,到去年的800亩,再到今年的2000亩。这个选择背后是精准的经济账:前年在水浇地上种植的青玉米亩产3.8吨,每吨卖到460元,扣除1100元费用,纯利为600元。去年,承包的旱地亩产3吨,每吨售价400元,费用500元,获纯利700元。今年亩产3吨,每吨能卖380元,纯利仍有500元。
张杂谷“站住了”
在沽源县平定堡镇口道营村,薛奇龙试种了600亩“张青谷”饲草,亩产600公斤,每吨卖750元。同时种植的160亩“张杂谷6号”和“张杂谷25号”,亩产325公斤,以每公斤4元的价格卖给了邯郸客商。
现在,已有种植大户联系他订购籽种,据他统计,预计明年种植面积将扩大到5000亩。
沽源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尹建国的记录显示,“张杂谷6号”“张杂谷25号”及全株玉米等品种,均可以适应雨多的天气条件。
兴宏农业种植有限公司总经理秦志刚说,在9月中旬至10月中旬连续降雨中,他发现藜麦穗有10%至20%已成熟的麦粒发芽,导致产量不如宁夏高。他试种了不足200亩的张杂谷,在相同条件下,亩产250至300公斤,保持了稳定产量。薛奇龙也种植了藜麦,但他早在9月中旬就收获了,发芽的较少。
数据更有说服力。市农业农村局表示,2025年,坝上地区共种植张杂谷10.7万亩,较去年增加8.01万亩,亩产350公斤左右,较莜麦单产增产250公斤。坝上地区正通过调整种植结构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大力推广抗逆性强、高产稳产的张杂谷。
智慧农业在田间生长
郝在红,康保县宏丰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一位带着现代管理经验返乡的“新农人”,2021年在屯垦镇创建公司,贷款购置智能农机,建起500亩蚕豆基地。
秋收后,坝上土地进入休整期,但郝在红却并未闲着。看到雨水一年比一年丰沛,他正认真考虑调整种植结构,计划明年利用当地滩地,小规模试种水地小麦。
然而,引入新作物从种到收是一项系统工程。产前要依据土壤条件精准选种;产中要根据苗情长势精准追肥;产后需采用履带式收割机进行作业。一桩桩、一件件,郝在红做足了功课,期盼来年能够迎来小麦丰收。(魏民 赵晓刚 温雅茹 陈忻 史惠英 张晓磊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