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前几天的5.5万吨级新平台,确定在舾装位置上,现场静止弹射过配重小车之后,现在又被发现已经对其飞行甲板,进行了较为完全的画线作业。现场图这里就不放了;况且相对较为模糊;但是其飞行甲板上至少有9个适合大吨位舰载直升机起降的起飞停机位,还是可以分辨出来的。相对于前4艘的4万吨级平台,都是左舷主要起降操作区,有6个固定停机位;而右舷舰岛一侧,前后还各有1个起飞位,总之最多8个起降位置。而现在5.5万吨级平台,上来就有9个起降位置。说明新平台吨位大,飞行甲板的总面积也大,自然可以同时起降更多的中型与重型舰载直升机或者旋翼机。这是符合早期的所有基本预判的。不过对目前的这种画线,也有不少人会感到些许的遗憾甚至是失望!也就是没有,
![]()
立即看到传说中的稍微偏斜的拦阻降落区;更没有看到所谓的3道拦阻索直接出现在甲板上。当然对一种总长达到260米级、全甲板总宽度在45米左右的新式大舰来说,无论其弹射起飞区,还是从舰尾到舰首的长度与宽度,都可以比肩10万吨级核动力航母的斜角甲板的长度与宽度。因此一定程度上没有必要专门画出一种与全船纵轴倾斜角只有1到2度的所谓的“轻微斜角甲板”。仍然按照二战那种直前直后的起飞降落模式就能解决所有问题。那么为何首航之前的首次画线,都没有体现这点呢?在本号看来,5.5万吨级平台的首次画线,仍然强调其作为全球最大的两栖攻击舰的本职。也就是在现阶段就要开始的测试中,能提供基本良好的航海与两栖功能,飞行甲板上能正常起降中大型直升机就已经算,
![]()
设计与生产质量基本过关。至于弹射起飞固定翼有人驾驶舰载机,并进行相应的电磁拦阻降落,那都是第一阶段的海上试航全部过关之后,第二阶段试航才可能进行的新科目。而且真正弹射起飞与拦阻降落有人驾驶固定翼舰载机的一个大前提,是通过多次海上实测,证明5.5万吨级平台,在至少5级海况下,其横摇与纵摇周期都能达到起降有人舰载机的最低标准。5.5万吨新平台的排水吨位比作为正规航母的戴高乐号还要大1万吨以上,而且具备当今全球最长的电磁弹射器;原则上起降30吨级重型舰载机都没有问题。但理论归理论,实践归实践!在多次出海试航之前,谁也不敢说这些没有验证过的关键指标就一定会达标。这也再次显示出大国在关键大型武备平台上的谨慎且科学的态度。因此,
![]()
真正看到有人驾驶舰载机在5.5万吨级平台上现实起降,起码还要十个月以后了!但是好饭不怕晚,磨刀不误砍柴工。预祝5.5万级新平台试航一切顺利,尽快批量建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