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观点认为,含咖啡因的咖啡会促发心律失常,此前也尚无针对房颤患者摄入含咖啡因咖啡的随机试验。2025年11月9日,针对该问题的DECAF研究在JAMA上发表。研究发现:房颤成功复律后的习惯喝咖啡者,相较于开始完全禁食咖啡及咖啡因产品,每日仍平均饮用1杯含咖啡因的咖啡,与房颤或房扑复发风险降低相关。
![]()
原文链接: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fullarticle/2841253
研究背景
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患病率持续上升。作为全球消费最广泛的饮品之一,咖啡含多种活性成分,其中咖啡因最为人熟知。咖啡对房颤究竟产生有益、有害还是中性作用仍存争议。
传统认为含咖啡因咖啡具有致心律失常作用。但多项研究也显示咖啡摄入者房颤风险未升高甚至更低。本研究通过随机临床试验对比房颤患者摄入含咖啡因咖啡与完全禁食咖啡因的效果。
研究设计
DECAF研究(Does Eliminating Coffee Avoid Fibrillation?)是一项前瞻性、开放标签、国际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于2021年11月至2024年12月期间纳入200名当前或近5年内有饮用咖啡习惯的持续性房颤或具有房颤史的房扑成人患者,均计划接受电复律。最终随访日期为2025年6月5日。
纳入标准:年龄≥21岁;持续性房颤(或具房颤史的房扑)、计划接受直流电复律、过去5年内有每日≥1杯咖啡的饮用史、愿意并能够坚持摄入/禁食咖啡、预期寿命≥6个月。当前未饮用咖啡但符合其他标准者仍可入选。
主要排除标准:存在明确咖啡不良反应史、表示无法遵守咖啡摄入/禁食要求、3个月内接受过房颤消融或心胸外科手术、妊娠期或计划6个月内怀孕。
随机化及随访
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配至:
含咖啡因咖啡摄入组:鼓励参与者按照日常习惯每日饮用至少1杯含咖啡因咖啡(或至少1份浓缩咖啡)及其他含咖啡因饮品,但需避免刻意增减摄入量;
咖啡及咖啡因禁食组:要求参与者完全避免摄入所有咖啡(包括无咖啡因咖啡)及其他含咖啡因产品。
第1、3、6个月通过电话、视频会议或门诊方式进行随访,确认随机分组及以下信息:咖啡及其他含咖啡因产品摄入情况、病史、用药记录、房颤/房扑复发情况、心电图数据及不良事件。
![]()
图. DECAF 研究中的筛选、随机分组和随访
研究终点
意向性治疗分析的主要终点:临床检测到的持续时间≥30秒的房颤或房扑复发。
预设次要终点包括:房颤与房扑的单独复发情况,以及研究截尾前的不良事件(含心梗、卒中、心衰加重、急诊就诊、住院及死亡)。
统计分析方法
计算样本量时,假设心脏复律后6个月内房颤复发率为50%,临床相关效应量与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复律后房颤复发的效果相近。为达到80%的统计效能以检测房颤相对风险降低41%,在1:1随机分组、假设10%失访率及0.05双侧α水平下,研究共纳入200例患者(每组100例)。
主要终点采用至事件发生时间分析法。通过Kaplan-Meier曲线描述性比较各组的生存分布,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则用于主要终点的正式分析,并预设调整随机分层因素,即研究中心。
研究结果
研究纳入200位参与者,咖啡摄入组和禁食组各100位。两组基线特征基本保持平衡,但性别、冠状动脉疾病、既往房颤消融史、合并房扑史以及阵发性房颤史上存在数值上的不平衡。约半数患者(52%)正在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两组基线咖啡摄入量均为每周7杯。试验期间,摄入组与禁食组咖啡摄入量差异为每周7杯。
主要终点
经过6个月随访,共有111例患者(56%)出现房颤或房扑复发,其中摄入组47例,禁食组64例。
调整分层因素后,意向性治疗分析显示,与禁食组相比,咖啡摄入组的复发时间显著更长,房颤或房扑复发风险降低39%( HR 0.61,95%CI 0.42-0.89;P=0.01)。在预设的敏感性分析中观察到类似获益。
![]()
图. Kaplan-Meier生存分析,摄入组和禁食组房颤或房扑复发时间
次要终点
在仅分析房颤复发时,摄入组同样显示出显著获益(HR 0.62,95%CI 0.43-0.91;P=0.01)。
仅分析房扑复发时,摄入组呈现出降低趋势(HR 0.37,95% CI 0.10-1.41),但房扑复发率仅6%,且组间差异未达统计学显著性(P=0.14),此结果需谨慎解读。
与摄入组(10例)相比,禁食组因房颤或房扑住院的患者数更多(15例),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率两组相近。
表.不良事件发生率
![]()
在这项针对接受心脏复律的持续性房颤患者的随机临床试验中,通过随机分组平衡已知和未知混杂因素后,发现:与完全禁食咖啡和咖啡因相比,摄入含咖啡因咖啡可降低房颤或房扑的复发风险。该结果与传统认知相悖,但与部分观察性研究结论一致。
此外,生存曲线随时间持续分离,提示这种差异更可能源于咖啡摄入的获益,而非突然禁食引起的危害。
这种获益可能与多种机制相关:咖啡因可能具有腺苷介导的抗心律失常特性;咖啡可能具有抗炎特性;咖啡摄入可能影响其他行为,如运动增加等。
研究局限性
采用实用性设计,主要终点为临床检测的房颤/房扑。虽临床随访无失访且多数参与者使用连续记录设备,但未设定强制的心律检测方法与频率。不过两组随访检测方法相似,该差异若产生影响,更可能产生反向偏倚。
样本量不大(与同类生活方式干预试验相当),尽管结果具有统计学显著性且敏感性分析稳健,仍不排除偶然性可能。
基线特征存在数值不平衡。
未设盲,盲法可进一步降低偏倚风险。未设盲虽能反映真实饮用场景,但无法探究具体作用成分。
筛查人群中仅少数愿意参与试验。许多患者不愿长期饮用或禁食咖啡,坚信咖啡会加重房颤的患者可能是受到传统观念影响,但这可能会导致真正咖啡敏感、会诱发心律失常的特定人群代表性不足。
阵发性房颤对咖啡的反应可能与持续性房颤不同,需进一步研究。本研究针对持续性房颤患者,未探讨房颤负荷变化。
禁食组依从性不足,仅69%完全未饮用咖啡,但这提示当前结果可能低估咖啡的实际获益。
虽未发现不良事件显著差异,但试验未对此设定足够检验效能。该结果与咖啡呈中性或有益作用的观察性研究结论一致。
研究结果
本临床试验表明,对房颤成功复律后的习惯喝咖啡者,相较于开始完全禁食咖啡及咖啡因产品,每日仍平均饮用1杯含咖啡因咖啡,与更低的房颤或房扑复发风险相关。
参考文献:JAMA.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09, 2025. doi:10.1001/jama.2025.21056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